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1.1.1 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方法与创新 | 第14-15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2.2 主要创新 | 第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8-37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8-22页 |
2.1.1 交通基础设施的概念 | 第18-19页 |
2.1.2 技术演进的内涵 | 第19-20页 |
2.1.3 交通基础设施的技术演进的概念 | 第20-22页 |
2.2 产业结构升级相关文献综述 | 第22-28页 |
2.2.1 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 | 第22-23页 |
2.2.2 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 | 第23-26页 |
2.2.3 交通基础设施、知识溢出与产业结构升级 | 第26-28页 |
2.3 技术演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文献综述-知识溢出的视角 | 第28-35页 |
2.3.1 知识溢出的传导机制与地域性 | 第28-30页 |
2.3.2 技术演进与通达性 | 第30-33页 |
2.3.3 通达性、知识溢出与产业结构升级 | 第33-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理论分析 | 第37-54页 |
3.1 交通基础设施的网络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 | 第37-41页 |
3.1.1 交通基础设施的网络效应 | 第37-40页 |
3.1.2 交通基础设施的知识溢出效应 | 第40-41页 |
3.2 理论模型 | 第41-52页 |
3.2.1 假设条件 | 第42-43页 |
3.2.2 生产结构 | 第43-44页 |
3.2.3 模型推演 | 第44-45页 |
3.2.4 技术演进后的均衡状态 | 第45-48页 |
3.2.5 福利分析 | 第48-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实证分析 | 第54-76页 |
4.1 研究背景 | 第54-56页 |
4.2 初步的观察 | 第56-58页 |
4.3 沪宁杭动车组开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证分析 | 第58-67页 |
4.3.1 实证方法 | 第58-59页 |
4.3.2 实证模型的设定 | 第59-60页 |
4.3.3 变量说明 | 第60-66页 |
4.3.4 数据的一般性描述 | 第66-67页 |
4.4 计量结果与分析 | 第67-7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五章 技术演进对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研究 | 第76-93页 |
5.1 理论分析 | 第77-80页 |
5.1.1 技术演进、知识溢出与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第77-78页 |
5.1.2 相对通达性、知识溢出与专业化 | 第78-80页 |
5.2 初步的观察 | 第80-82页 |
5.3 实证分析 | 第82-91页 |
5.3.1 实证方法与模型设定 | 第82-83页 |
5.3.2 变量说明 | 第83-85页 |
5.3.3 数据的一般性描述 | 第85-86页 |
5.3.4 实证结果及其解释 | 第86-9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第六章 对策建议 | 第93-103页 |
6.1 技术演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建议 | 第93-98页 |
6.1.1 扩大路网的覆盖面 | 第93-95页 |
6.1.2 加大沿线城市人力资本的投入 | 第95-97页 |
6.1.3 加强沿线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 第97-98页 |
6.2 技术演进背景下城市产业定位的对策建议 | 第98-101页 |
6.2.1 制定多样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方针 | 第98-99页 |
6.2.2 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中小城市专业化分工 | 第99-100页 |
6.2.3 依据比较优势原则规划重点产业的发展 | 第100-101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第七章 主要结论和研究展望 | 第103-106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103-104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104-106页 |
致谢 | 第106-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20页 |
附录A:长三角产业结构数据 | 第120-121页 |
附录B:长三角相对通达性数据 | 第121-122页 |
附录C:长三角相对专业化与相对多样化数据 | 第122-124页 |
附录D:长三角分行业相对专业化数据 | 第124-128页 |
博士在读期间论文和科研情况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