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光纤传感技术 | 第10-11页 |
1.3 光纤折射率传感技术 | 第11-16页 |
1.3.1 光纤光栅型折射率传感器 | 第12-13页 |
1.3.2 光纤Fabry-Perot折射率传感器 | 第13-14页 |
1.3.3 多模干涉型折射率传感器 | 第14-15页 |
1.3.4 基于倏逝场的光纤折射率传感器 | 第15-16页 |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基于光纤倏逝场的折射率传感理论 | 第18-31页 |
2.1 光纤中的倏逝场效应 | 第18-22页 |
2.1.1 倏逝场的产生 | 第18-20页 |
2.1.2 光纤倏逝场的分布 | 第20-21页 |
2.1.3 光纤倏逝场的应用 | 第21-22页 |
2.2 保偏光纤传输理论 | 第22-25页 |
2.2.1 保偏光纤特性及分类 | 第22-24页 |
2.2.2 熊猫型保偏光纤结构 | 第24-25页 |
2.3 应力区缺失熊猫型保偏光纤双折射测量 | 第25-30页 |
2.3.1 应力区缺失熊猫型保偏光纤结构 | 第25-26页 |
2.3.2 折射测量方法 | 第26-29页 |
2.3.3 应力区缺失结构双折射测量方法 | 第29-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应力区缺失熊猫型保偏光纤制备 | 第31-39页 |
3.1 化学腐蚀法 | 第31-32页 |
3.2 腐蚀实验装置 | 第32-33页 |
3.3 腐蚀实验研究及结果 | 第33-38页 |
3.3.1 应力区缺失熊猫型保偏光纤结构的变化 | 第33-36页 |
3.3.2 应力区缺失熊猫型保偏光纤双折射的变化 | 第36-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基于倏逝场的折射率传感实验研究 | 第39-49页 |
4.1 基于倏逝场的折射率测量分析 | 第39-40页 |
4.2 基于倏逝场的折射率测量装置 | 第40-42页 |
4.3 基于倏逝场的折射率测量结果分析 | 第42-47页 |
4.3.1 折射率测量 | 第42-45页 |
4.3.2 温度特性 | 第45-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