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18页 |
一、课题缘起及研究范围 | 第9-10页 |
1、课题缘起 | 第9-10页 |
2、研究范围 | 第10页 |
二、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1、艺术理论中的模件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2、《芥子园画谱》相关研究现状 | 第12页 |
3、数字出版、数字阅读、App的相关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4、交互设计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三、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创新点 | 第15-16页 |
1、研究目的 | 第15页 |
2、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3、研究创新点 | 第16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五、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一章 《芥子园画谱》与“模件化”理论 | 第18-39页 |
第一节 《芥子园画谱》版本源流 | 第18-20页 |
一、《芥子园画谱》的产生 | 第18页 |
二、《芥子园画谱》的版本 | 第18-19页 |
三、《芥子园画谱》的传播 | 第19-20页 |
第二节 艺术理论中的“模件化” | 第20-31页 |
一、雷德侯与《万物》中的“模件化” | 第20-27页 |
二、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中与“模件化”对应的概念 | 第27-28页 |
三、艺术与设计创作中的“模件化” | 第28-31页 |
第三节 《芥子园画谱》中的“模件化” | 第31-39页 |
一、《芥子园画谱》中的母题与“模件化” | 第31-34页 |
二、《芥子园画谱》中的法式与“模件化” | 第34-36页 |
三、《芥子园画谱》中的木版水印工艺与“模件化” | 第36-39页 |
第二章 《芥子园画谱》App“模件化”与交互技术 | 第39-52页 |
第一节 《芥子园画谱》App概况 | 第39-44页 |
一、App与移动设备 | 第39-40页 |
二、阅读类App现状 | 第40-42页 |
三、《芥子园画谱》App设计要素 | 第42-44页 |
第二节 《芥子园画谱》App中的“模件化” | 第44-46页 |
一、“法式鉴赏”版块的“模件化” | 第44-45页 |
二、“名家法式”版块的“模件化” | 第45页 |
三、“绘画实践”版块的“模件化” | 第45-46页 |
第三节 《芥子园画谱》App的交互技术 | 第46-52页 |
一、交互设计简述 | 第46页 |
二、“模件”操控的交互技术原理 | 第46-47页 |
三、《芥子园画谱》App"模件化"交互特征 | 第47-52页 |
第三章 《芥子园画谱》App“模件化”交互设计解析 | 第52-78页 |
第一节 《芥子园画谱》App“模件”的获取 | 第52-53页 |
一、“模件”获取来源 | 第52-53页 |
二、“模件”获取方式 | 第53页 |
第二节 信息架构及界面框架设计 | 第53-61页 |
一、信息架构设计 | 第53-58页 |
二、界面框架设计 | 第58-61页 |
第三节 《芥子园画谱》App交互形式及触控手势设计 | 第61-67页 |
一、交互形式设计 | 第61-64页 |
二、触控手势设计 | 第64-67页 |
第四节 《芥子园画谱》App用户界面(UI)设计 | 第67-78页 |
一、版式设计 | 第67-72页 |
二、图标设计 | 第72-75页 |
三、色彩设计 | 第75-76页 |
四、字体设计 | 第76-7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85-86页 |
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