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自卸车疲劳寿命分析及结构优化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9-11页 |
第二章 车架有限元模型建立及强度分析 | 第11-36页 |
2.1 钢板弹簧迟滞特性分析 | 第12-17页 |
2.1.1 钢板弹簧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12-13页 |
2.1.2 模型约束及静力学分析 | 第13-14页 |
2.1.3 钢板弹簧迟滞特性动力学分析 | 第14-17页 |
2.2 车架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17-29页 |
2.2.1 车架三维模型的建立及简化 | 第17-19页 |
2.2.2 车架有限元模型 | 第19-21页 |
2.2.3 悬架模型 | 第21-26页 |
2.2.4 车架有限元模型的连接 | 第26-29页 |
2.3 车架强度分析 | 第29-35页 |
2.3.1 车架弯曲工况分析 | 第30-32页 |
2.3.2 车架弯扭组合工况分析 | 第32-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整车刚-柔耦合动力学分析 | 第36-58页 |
3.1 虚拟三维路面C级路谱的建立 | 第36-41页 |
3.1.1 谐波叠加法原理 | 第37-38页 |
3.1.2 三维路面仿真实例及验证 | 第38-40页 |
3.1.3 Adams三维路面生成及仿真 | 第40-41页 |
3.2 轮胎有限元分析 | 第41-50页 |
3.2.1 轮胎结构 | 第41-43页 |
3.2.2 轮胎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43-45页 |
3.2.3 轮胎刚度分析 | 第45-50页 |
3.3 整车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及动力学分析 | 第50-57页 |
3.3.1 柔性车架的建立 | 第50-51页 |
3.3.2 整车刚柔耦合模型建立及动力学分析 | 第51-5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车架振动疲劳寿命分析 | 第58-68页 |
4.1 车架频率响应分析 | 第58-61页 |
4.1.1 频响分析理论基础 | 第58-59页 |
4.1.2 车架频率响应求解 | 第59-61页 |
4.2 车架振动疲劳寿命分析 | 第61-67页 |
4.2.2 振动疲劳理论基础 | 第61-62页 |
4.2.3 S-N曲线表达方式 | 第62-63页 |
4.2.4 S-N曲线的近似估计 | 第63-65页 |
4.2.5 车架振动疲劳寿命分析 | 第65-6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车架及推力杆结构优化 | 第68-84页 |
5.1 车架轻量化 | 第68-73页 |
5.1.1 车架优化有限元模型 | 第68-71页 |
5.1.2 车架轻量化目标设定 | 第71-72页 |
5.1.3 变量灵敏度分析及优化结果 | 第72-73页 |
5.2 推力杆结构优化 | 第73-82页 |
5.2.1 微粒子群算法 | 第74-75页 |
5.2.2 推力杆受力分析 | 第75-76页 |
5.2.3 推力杆模型 | 第76-79页 |
5.2.4 推力杆优化流程 | 第79-80页 |
5.2.5 推力杆优化模型 | 第80-81页 |
5.2.6 优化计算 | 第81-8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4-86页 |
6.1 总结 | 第84-85页 |
6.2 展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