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气管道清管过程管—土振动特征与卡堵定位方案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清管器定位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外对管-土耦合作用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国内对管-土耦合作用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4 主要工作量 | 第15-17页 |
第2章 清管器结构与卡堵原因分析 | 第17-25页 |
2.1 清管器的种类 | 第17-21页 |
2.1.1 清理型清管器 | 第17-18页 |
2.1.2 隔离型清管器 | 第18-20页 |
2.1.3 检测型清管器 | 第20-21页 |
2.1.4 维护型清管器 | 第21页 |
2.2 清管器皮碗的材料 | 第21-22页 |
2.3 清管作业工艺流程 | 第22-24页 |
2.3.1 输气管道清管流程 | 第22-23页 |
2.3.2 清管器发射流程 | 第23页 |
2.3.3 清管器接收流程 | 第23-24页 |
2.4 清管器卡堵原因分析 | 第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埋地管道清管过程管-土耦合模型的建立 | 第25-41页 |
3.1 埋地管道 | 第25-28页 |
3.1.1 埋地管道敷设方式 | 第25-26页 |
3.1.2 清管过程中的管-土耦合特性 | 第26-28页 |
3.2 清管器作用下管-土耦合方程推导 | 第28-40页 |
3.2.1 清管器受力分析 | 第28-31页 |
3.2.2 管道振动理论 | 第31-32页 |
3.2.3 基本假设 | 第32页 |
3.2.4 清管器振动方程 | 第32-35页 |
3.2.5 管道的振动方程 | 第35-37页 |
3.2.6 摩擦力的计算 | 第37-39页 |
3.2.7 激振力的计算 | 第39-40页 |
3.2.8 边界条件 | 第4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管-土耦合模型有限元计算 | 第41-72页 |
4.1 ABAQUS瞬态动力学求解 | 第41-42页 |
4.2 耦合系统有限元模型 | 第42-49页 |
4.2.1 清管器模型 | 第42-45页 |
4.2.2 管道模型 | 第45-46页 |
4.2.3 土壤模型 | 第46-49页 |
4.3 土体阻尼计算 | 第49-53页 |
4.3.1 阻尼 | 第49-50页 |
4.3.2 土体阻尼的计算 | 第50-53页 |
4.4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3-60页 |
4.4.1 运行过程分析 | 第53-57页 |
4.4.2 清管器运行速度对振动特性的影响 | 第57-59页 |
4.4.3 内表面摩擦系数对振动特性 | 第59-60页 |
4.5 振动传播特性分析 | 第60-71页 |
4.5.1 方向对振动传播特性的影响 | 第60-66页 |
4.5.2 土壤性质对振动传播特性的影响 | 第66-7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5章 基于光纤传感清管器定位系统方案 | 第72-92页 |
5.1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 第72-76页 |
5.1.1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 第72-73页 |
5.1.2 光纤传感系统定位原理 | 第73-74页 |
5.1.3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管道监测中的应用 | 第74-76页 |
5.2 振动信号处理 | 第76-86页 |
5.2.1 信号采集与识别 | 第76-79页 |
5.2.2 快速傅里叶变换 | 第79-80页 |
5.2.3 信号频域特征 | 第80-83页 |
5.2.4 信号降噪处理 | 第83-86页 |
5.3 清管器定位系统方案 | 第86-91页 |
5.3.1 定位原理 | 第86-87页 |
5.3.2 系统组成 | 第87-88页 |
5.3.3 预期功能 | 第88-89页 |
5.3.4 光纤敷设 | 第89-9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6章 结论及建议 | 第92-94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92-93页 |
6.2 建议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