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1.1 土壤中硒的分布情况 | 第12-14页 |
1.1.1 土壤中的硒含量 | 第12-13页 |
1.1.2 土壤中硒的价态和硒的形态 | 第13页 |
1.1.3 土壤中硒的生物有效性 | 第13-14页 |
1.2 水中的硒 | 第14页 |
1.3 硒对人和动物的影响 | 第14-15页 |
1.4 硒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 第15-18页 |
1.4.1 硒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5-16页 |
1.4.2 硒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6页 |
1.4.3 硒对植物代谢的影响 | 第16-17页 |
1.4.4 硒对植物元素吸收的影响 | 第17-18页 |
1.5 植物对硒胁迫的应答 | 第18-21页 |
1.5.1 植物体ROS的清除与抗氧化作用 | 第18-19页 |
1.5.2 硒与重金属元素的关系 | 第19-20页 |
1.5.3 渗透调节物质 | 第20-21页 |
1.6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1-22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2-24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2.1.1 供试材料 | 第22页 |
2.1.2 实验设计 | 第22页 |
2.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2-24页 |
2.2.1 生物量 | 第22-23页 |
2.2.2 叶绿素含量 | 第23页 |
2.2.3 叶绿荧光参数的测定 | 第23页 |
2.2.4 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23页 |
2.2.5 Se含量 | 第23-24页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4-64页 |
3.1 Se胁迫对不同栽培品种紫花苜蓿光合色素的影响 | 第24-29页 |
3.1.1 Se胁迫对叶绿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24-25页 |
3.1.2 Se胁迫对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 | 第25-26页 |
3.1.3 Se胁迫对叶绿素b含量的影响 | 第26-27页 |
3.1.4 Se胁迫对叶绿素a+b含量的影响 | 第27-28页 |
3.1.5 Se胁迫对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3.2 Se胁迫对不同栽培品种紫花苜蓿生长特性的影响 | 第29-37页 |
3.2.1 Se胁迫对生长率的影响 | 第29-32页 |
3.2.2 Se胁迫对生物量的影响 | 第32-35页 |
3.2.3 硒胁迫对不同栽培品种紫花苜蓿耐性指数的影响 | 第35-37页 |
3.3 Se胁迫对不同栽培品种紫花苜蓿各器官的分配和富集规律的影响 | 第37-43页 |
3.3.1 硒胁迫对不同栽培品种的富集系数的影响 | 第37-39页 |
3.3.2 不同器官Se积累的量 | 第39-41页 |
3.3.3 不同器官转运系数 | 第41-43页 |
3.4 Se胁迫对不同栽培品种紫花苜蓿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 第43-53页 |
3.4.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 第43-45页 |
3.4.2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 | 第45-46页 |
3.4.3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 | 第46-47页 |
3.4.4 POD活性 | 第47-50页 |
3.4.5 谷胱甘肽 | 第50-53页 |
3.5 Se胁迫对不同品种紫花苜蓿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第53-58页 |
3.5.1 Se胁迫对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53-54页 |
3.5.2 Se胁迫对O2·?积累量的影响 | 第54-55页 |
3.5.3 Se胁迫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55-58页 |
3.6 Se胁迫对不同品种紫花苜蓿各器官矿物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 第58-64页 |
第4章 讨论 | 第64-70页 |
4.1 硒胁迫对不同栽培品种紫花苜蓿光合色素的影响 | 第64页 |
4.2 硒胁迫对不同栽培品种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 | 第64-65页 |
4.3 硒胁迫对不同栽培品种紫花苜蓿生物量的影响 | 第65-66页 |
4.4 硒胁迫对不同栽培品种紫花苜蓿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66-67页 |
4.5 硒胁迫对不同栽培品种紫花苜蓿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第67-68页 |
4.6 硒胁迫对不同栽培品种紫花苜蓿吸收、转运及富集硒的影响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