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导论 | 第8-14页 |
1.1 频谱音乐相关背景 | 第8-12页 |
1.2 作曲家简介 | 第12-14页 |
第2章 频谱音乐相关理论基础 | 第14-44页 |
2.1 频谱(Spectrum) | 第14-23页 |
2.1.1 频谱分析与傅立叶变换(Spectral analysis and Fourier transform) | 第15-18页 |
2.1.2 频谱分析仪(Spectrum Analyzer) | 第18-20页 |
2.1.3 ADSR包络 (ADSR envelope) | 第20-21页 |
2.1.4 语音合成(Speech Synthesis) | 第21-23页 |
2.2 分音与谐音序列(Partial and Harmonic series) | 第23-32页 |
2.2.1 谐音序列(Harmonic series) | 第23-25页 |
2.2.2 分音(partial) | 第25-30页 |
2.2.3 反向泛音列(Undertone series or Undertone series) | 第30-32页 |
2.3 钟声与撞击音(bellandstrikenote) | 第32-34页 |
2.4 微分音(Microtone) | 第34-37页 |
2.5 图像记谱法(Graphic notation) | 第37-42页 |
2.6 八声道(Octophonic sound) | 第42-44页 |
第3章 对《为死者悼,为生者祷》进行分析 | 第44-84页 |
3.1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44-45页 |
3.2 作品相关背景介绍 | 第45-47页 |
3.3 作品中声音材料分析 | 第47-56页 |
3.3.1 钟声材料 | 第47-53页 |
3.3.2 人声材料 | 第53-56页 |
3.4《为死者悼,为生者祷》的结构构建 | 第56-62页 |
3.4.1 钟声分音的构建设计 | 第56-59页 |
3.4.2 童声元音的构建设计 | 第59-60页 |
3.4.3 音响空间设计 | 第60-62页 |
3.5《为死者悼,为生者祷》八个部分的分析 | 第62-84页 |
3.5.1 第一部分A | 第63-65页 |
3.5.2 第二部分B | 第65-68页 |
3.5.3 第三部分C | 第68-73页 |
3.5.4 第四部分D | 第73-76页 |
3.5.5 第五部分E | 第76-78页 |
3.5.6 第六部分F | 第78-80页 |
3.5.7 第七部分G | 第80-82页 |
3.5.8 第八部分H | 第82-84页 |
第4章 总结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