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养老护理员的专业化程度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引言 | 第8-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5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3页 |
1.3.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3 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5 创新及不足 | 第16-17页 |
1.5.1 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1.5.2 不足之处 | 第17页 |
2 概念的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2.1 概念的界定 | 第17-18页 |
2.1.1 养老机构的定义 | 第17页 |
2.1.2 护理员的定义 | 第17页 |
2.1.3 专业化的定义 | 第17-18页 |
2.1.4 专业化指标的定义 | 第18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2.2.1 人本管理理论 | 第18-19页 |
2.2.2 激励理论 | 第19-21页 |
3 北京市养老护理员的专业化现状分析 | 第21-32页 |
3.1 养老护理员的调查概况 | 第21-24页 |
3.1.1 调查对象 | 第21-23页 |
3.1.2 调查指标 | 第23页 |
3.1.3 调查方法 | 第23-24页 |
3.2 养老护理员的基本情况 | 第24-27页 |
3.2.1 性别比严重失衡 | 第24页 |
3.2.2 从业时间较短 | 第24-25页 |
3.2.3 工资待遇低 | 第25页 |
3.2.4 护理员年龄普遍偏大 | 第25-26页 |
3.2.5 护理员持证上岗率低 | 第26页 |
3.2.6 护理员主要为外省市农业户.人员 | 第26-27页 |
3.3 养老护理员专业化存在的问题 | 第27-32页 |
3.3.1 专业态度欠缺 | 第27-28页 |
3.3.2 专业知识缺乏 | 第28-29页 |
3.3.3 专业培训缺乏 | 第29-30页 |
3.3.4 专业发展通道不顺畅 | 第30-31页 |
3.3.5 专业自主性差 | 第31页 |
3.3.6 专业组织不正规 | 第31-32页 |
4 北京市养老护理员专业化程度低的原因 | 第32-37页 |
4.1 政府层面的原因 | 第32-35页 |
4.1.1 政策支持不足,执行不力 | 第32-34页 |
4.1.2 运行机制不健全 | 第34页 |
4.1.3 专业化培训不足 | 第34-35页 |
4.2 社会层面的原因 | 第35-36页 |
4.2.1 社会认可度低 | 第35页 |
4.2.2 社会人员没能力为专业化买单 | 第35页 |
4.2.3 专业团体组织建设落后 | 第35-36页 |
4.3 个人层面的原因 | 第36-37页 |
4.3.1 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 | 第36页 |
4.3.2 任务重、待遇低 | 第36-37页 |
5 发达国家的养老护理员专业化情况借鉴 | 第37-39页 |
5.1 日本 | 第37页 |
5.2 美国 | 第37-38页 |
5.3 德国 | 第38页 |
5.4 我国的借鉴 | 第38-39页 |
6 提高北京市养老护理员专业化的对策 | 第39-42页 |
6.1 加强养老护理员职业道德教育 | 第39页 |
6.2 拓宽培训渠道,发展多种培训模式 | 第39-40页 |
6.3 科学制定养老护理员的发展规划 | 第40-41页 |
6.4 健全养老护理员的职业保障体系 | 第41页 |
6.5 鼓励社会各方参与养老护理员专业化建设 | 第41-42页 |
6.6 营造积极和谐的社会舆论氛围 | 第42页 |
7 结论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附录 | 第48-51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