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事故灾难报道的框架分析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8-9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一)从突发事故灾难报道研究角度看 | 第9-10页 |
(二)从《新闻联播》研究角度看 | 第10-12页 |
(三)从框架分析的研究角度看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研究设计 | 第13-20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13页 |
二、研究样本 | 第13-14页 |
三、框架分析的类目构建 | 第14-20页 |
(一)传播内容研究中的框架分析 | 第14-18页 |
(二)突发事故灾难报道研究的框架构建 | 第18-20页 |
1.报道内容 | 第18-19页 |
2.报道对象 | 第19页 |
3.报道位置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突发事故灾难年度报道的框架分析 | 第20-57页 |
一、2008年:描述事件,突出政府官方的行动 | 第20-24页 |
(一)报道内容的分析 | 第20-22页 |
(二)报道对象的分析 | 第22-23页 |
(三)报道位置的分析 | 第23-24页 |
二、2009年:注重传达政府官方的言论 | 第24-28页 |
(一)报道内容的分析 | 第24-26页 |
(二)报道对象的分析 | 第26-27页 |
(三)报道位置的分析 | 第27-28页 |
三、2010年:积极发声,彰显媒体责任 | 第28-34页 |
(一)报道内容的分析 | 第28-31页 |
(二)报道对象的分析 | 第31-33页 |
(三)报道位置的分析 | 第33-34页 |
四、2011年:关注普通群众 | 第34-39页 |
(一)报道内容的分析 | 第35-37页 |
(二)报道对象的分析 | 第37-38页 |
(三)报道位置的分析 | 第38-39页 |
五、2012年:注重对事故灾难的呈现 | 第39-42页 |
(一)报道内容的分析 | 第39-40页 |
(二)报道对象的分析 | 第40-41页 |
(三)报道位置的分析 | 第41-42页 |
六、2013年:传达各方声音,平衡社会力量 | 第42-46页 |
(一)报道内容的分析 | 第43-44页 |
(二)报道对象的分析 | 第44-45页 |
(三)报道位置的分析 | 第45-46页 |
七、2014年:注重事实与言论的平衡 | 第46-50页 |
(一)报道内容的分析 | 第47-48页 |
(二)报道对象的分析 | 第48-49页 |
(三)报道位置的分析 | 第49-50页 |
八、2015年:突出政府官方的行动 | 第50-57页 |
(一)报道内容的分析 | 第51-53页 |
(二)报道对象的分析 | 第53-55页 |
(三)报道位置的分析 | 第55-57页 |
第三章 突发事故灾难报道的框架变迁 | 第57-66页 |
一、报道内容的变迁 | 第57-61页 |
(一)总体:情节性框架占主导,突出事件后果 | 第57-60页 |
(二)趋势:议题性框架波动明显 | 第60-61页 |
二、报道对象的变迁 | 第61-63页 |
(一)总体:政府官方是报道的主角 | 第61-62页 |
(二)趋势:普通群众逐渐被关注 | 第62-63页 |
三、报道位置的变迁 | 第63-66页 |
(一)总体:重视突发事故灾难报道 | 第63-65页 |
(二)趋势:头条和连续报道逐步加大 | 第65-66页 |
第四章 突发事故灾难报道的框架特点及不足 | 第66-69页 |
一、突发事故灾难报道框架的特点 | 第66-67页 |
(一)主题设置凸显事件后果框架 | 第66页 |
(二)报道对象集中在政府官方 | 第66页 |
(三)报道形式突出了事件的重要性 | 第66-67页 |
二、突发事故灾难报道框架的不足 | 第67-69页 |
(一)缺乏对事件本身及原因的报道 | 第67页 |
(二)“评价分析”等舆论引导能力不足 | 第67页 |
(三)对“受难者”等“普通群众”关注不够 | 第67-68页 |
(四)头条过分强调政治“显要性” | 第68-69页 |
第五章 对《新闻联播》突发事故灾难报道的建议 | 第69-72页 |
一、加强对事件本身的报道 | 第69页 |
二、注重“政府官方”与“普通群众”报道的平衡 | 第69页 |
三、拓展信息来源 | 第69-70页 |
四、加强社会预警功能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