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23页 |
1.1 引言 | 第7页 |
1.2 SERS的发现及发展 | 第7-8页 |
1.3 SERS增强机理 | 第8-9页 |
1.4 三维贵金属SERS衬底的最新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1.5 石墨烯SERS衬底的最新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1.6 纳米结构的表征方式 | 第15-17页 |
1.6.1 场发射电子显微镜(FESEM) | 第15-16页 |
1.6.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16页 |
1.6.3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 | 第16页 |
1.6.4 X射线衍射仪(XRD) | 第16页 |
1.6.5 拉曼光谱仪(Raman) | 第16-17页 |
1.6.6 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仪(UV-vis-NIR) | 第17页 |
1.7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和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3页 |
第二章 多孔银球壳阵列的合成、SERS性能及对PCBs的检测 | 第23-33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实验 | 第23-24页 |
2.3 结果和讨论 | 第24-30页 |
2.3.1 形貌和微结构 | 第25页 |
2.3.2 形貌的调控 | 第25-27页 |
2.3.3 纳米孔形成机理 | 第27页 |
2.3.4 SERS性能 | 第27-29页 |
2.3.5 应用 | 第29-30页 |
2.4 总结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第三章 金多孔纳米管薄膜的构筑及其SERS活性 | 第33-46页 |
3.1 引言 | 第33-34页 |
3.2 实验 | 第34-35页 |
3.3 结果和讨论 | 第35-43页 |
3.3.1 形貌和微结构 | 第36-37页 |
3.3.2 结构可调性 | 第37-39页 |
3.3.3 介孔形成机理 | 第39页 |
3.3.4 SERS性能 | 第39-43页 |
3.3.5 应用 | 第43页 |
3.4 总结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微纳结构石墨烯粉体的制备及其SERS性能 | 第46-57页 |
4.1 引言 | 第46-47页 |
4.2 实验 | 第47-48页 |
4.3 结果和讨论 | 第48-54页 |
4.3.1 形貌和微结构 | 第48-50页 |
4.3.2 结构可调性 | 第50-52页 |
4.3.3 石墨烯生长机理 | 第52页 |
4.3.4 SERS性能 | 第52-54页 |
4.4 总结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第57-59页 |
5.1 总结 | 第57页 |
5.2 展望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和专利申报情况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