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有机荧光探针的构建及生物传感研究

创新点第4-13页
中文摘要第13-15页
ABSTRACT第15-16页
第一章 综述第17-67页
    1.1 引言第17页
    1.2 荧光控制机理第17-25页
        1.2.1 光诱导电子转移(PET)第17-19页
        1.2.2 分子内电荷转移(ICT)第19-21页
        1.2.3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第21-22页
        1.2.4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第22-23页
        1.2.5 改变л-共轭系统(CCS)第23-24页
        1.2.6 螺环开关机理(Spiroring-Open and Close)第24-25页
    1.3 生物硫醇的研究进展第25-40页
        1.3.1 半胱氨酸(Cys)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第26-31页
        1.3.2 同型半胱氨酸(Hcy)探针的研究进展第31-33页
        1.3.3 谷胱甘肽(GSH)探针的研究进展第33-35页
        1.3.4 H_2S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第35-40页
    1.4 新型近红外到远红外荧光染料及其荧光探针的应用第40-55页
        1.4.1 新型基于花菁染料的近红外到远红外荧光染料及其探针的应用第40-44页
        1.4.2 新型基于半花菁染料的近红外到远红外荧光染料及其探针的应用第44-48页
        1.4.3 新型基于花菁-罗丹明杂化近红外到远红外荧光染料及其探针的应用第48-49页
        1.4.4 新型基于罗丹明类似物的近红外到远红外荧光染料及其探针的应用第49-55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55-56页
    1.6 参考文献第56-67页
第二章 基于香豆素-半花菁染料的双通道同时检测Cys和GSH的荧光探针第67-92页
    2.1 引言第67页
    2.2 实验部分第67-74页
        2.2.1 主要仪器第67-68页
        2.2.2 主要试剂第68页
        2.2.3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第68-73页
        2.2.4 细胞培养及荧光成像第73-74页
    2.3 探针2-1的设计机理第74-76页
    2.4 探针2-1的光谱研究第76-84页
        2.4.1 探针2-1对硫醇识别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第76-78页
        2.4.2 探针2-1对硫醇识别的荧光光谱研究第78-84页
    2.5 探针2-1对硫醇的识别机理研究第84-85页
    2.6 探针2-1稳定性研究第85-86页
    2.7 探针2-1的生物应用第86-87页
    2.8 本章小结第87-88页
    2.9 参考文献第88-92页
第三章 基于巯基吡啰红染料的双通道同时检测Cys/Hcy和GSH荧光探针第92-112页
    3.1 引言第92页
    3.2 实验部分第92-98页
        3.2.1 主要仪器第93页
        3.2.2 主要试剂第93页
        3.2.3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第93-97页
        3.2.4 细胞培养及荧光成像第97-98页
    3.3 探针3-1的光谱研究第98-106页
        3.3.1 探针3-1的设计理念第98-99页
        3.3.2 探针3-1对硫醇识别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第99-102页
        3.3.3 探针3-1对硫醇识别的荧光光谱研究第102-106页
    3.4 探针3-1的生物应用第106-107页
    3.5 本章小结第107-108页
    3.6 参考文献第108-112页
第四章 基于花色素衍生物的H_2S比率荧光探针第112-134页
    4.1 引言第112-113页
    4.2 实验部分第113-117页
        4.2.1 主要仪器第113页
        4.2.2 主要试剂第113-114页
        4.2.3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第114-116页
        4.2.4 细胞培养及荧光成像第116-117页
    4.3 吡啰红B对H_2S的识别研究第117-119页
        4.3.1 吡啰红B对H_2S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识别研究第118页
        4.3.2 吡啰红B对H_2S的荧光光谱识别研究第118-119页
    4.4 探针4-1对H_2S的光谱研究第119-126页
        4.4.1 探针4-1对H_2S识别的紫外-可见吸收波谱研究第120-121页
        4.4.2 探针4-1对H_2S识别的荧光发射光谱研究第121-124页
        4.4.3 探针4-1在纯PBS中对H_2S识别的光谱研究第124-126页
    4.5 探针4-1对H_2S加成产物的研究第126-128页
    4.6 探针4-1的生物应用第128-129页
    4.7 本章小结第129-130页
    4.8 参考文献第130-134页
第五章 新型基于花色素衍生物的近红外比率荧光染料及汞离子荧光探针第134-152页
    5.1 引言第134-135页
    5.2 实验部分第135-139页
        5.2.1 主要仪器第135页
        5.2.2 主要试剂第135页
        5.2.3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第135-139页
        5.2.4 细胞培养及荧光成像第139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39-147页
        5.3.1 化合物5-2的设计与合成第139-140页
        5.3.2 化合物5-2的光谱性质第140-141页
        5.3.3 基于化合物5-2平台的比率荧光Hg~(2+)探针5-1第141-142页
        5.3.4 探针5-1对Hg~(2+)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识别研究第142-143页
        5.3.5 化合物5-1对Hg~(2+)的荧光光谱识别研究第143-146页
        5.3.6 探针5-1对Hg~(2+)的生物应用第146-147页
    5.4 本章小结第147-148页
    5.5 参考文献第148-152页
附录 本论文中主要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高分辨质谱图第152-15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第157-161页
致谢第161-163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163-167页

论文共1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糖和压力过负荷诱导心肌重塑的调控机制研究
下一篇:Kinect点云数据与序列影像结合的三维重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