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Kinect点云数据与序列影像结合的三维重建技术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三维重建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本文主要工作第13-14页
    1.4 本论文的章节安排第14-15页
第二章 基础理论知识与设备简介第15-32页
    2.1 针孔相机模型第15-16页
    2.2 张正友相机标定法第16-18页
        2.2.1 一些符号的数学意义第17页
        2.2.2 图像平面到标定平面的单应性第17-18页
        2.2.3 用相机内参约束求解内参矩阵第18页
        2.2.4 求解相机外参矩阵第18页
    2.3 点云及点云配准第18-21页
        2.3.1 点云第18-20页
        2.3.2 点云配准第20-21页
    2.4 基于奇异值分解的三维点云配准方法第21-23页
        2.4.1 推导过程第22-23页
        2.4.2 算法流程第23页
    2.5 SIFT特征点第23-28页
        2.5.1 特征点的建立第24-28页
        2.5.2 SIFT特征点匹配第28页
    2.6 Kinect传感器简介第28-31页
    2.7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单视角点云生成第32-44页
    3.1 算法大致流程第32-33页
    3.2 各模块功能第33-43页
        3.2.1 相机标定模块第33-35页
        3.2.2 点云的生成第35-38页
        3.2.3 深度数据的优化模块第38-40页
        3.2.4 点云的优化模块第40-43页
    3.3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点云配准第44-59页
    4.1 点云粗配准方法第45-48页
        4.1.1 手动寻找对应点第46页
        4.1.2 RANSAC法寻找对应点第46-48页
    4.2 ICP点云精配准方法第48-50页
    4.3 基于SIFT特征点的点云配准算法第50-52页
    4.4 改进的RGB-D点云配准方法第52-55页
        4.4.1 色彩图与深度图对齐第53-54页
        4.4.2 改进的点云精配准第54-55页
    4.5 实验与结果分析第55-58页
        4.5.1 实验设置第55-56页
        4.5.2 实验结果第56-58页
    4.6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基于多Kinect的快速三维重建系统设计与实现第59-66页
    5.1 需求分析第59-60页
    5.2 系统设计与实现第60-63页
        5.2.1 数据采集模块第61页
        5.2.2 相机外参标定模块第61-62页
        5.2.3 点云生成模块第62-63页
    5.3 实验结果第63-65页
        5.3.1 双Kinect三维重建第63-64页
        5.3.2 多Kinect三维重建第64-65页
    5.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6-68页
    6.1 本文工作总结第66页
    6.2 未来工作展望第66-68页
致谢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有机荧光探针的构建及生物传感研究
下一篇:绵马贯众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抑制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