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纪念性建筑论文--陵墓、陵园论文

现代城市陵园景观研究--以福州市为例

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1. 绪论第12-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13页
        1.2.1. 研究目的第12-13页
        1.2.2. 研究意义第13页
    1.3.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1. 陵园的发展历史第13页
        1.3.2. 陵园的文化解读第13页
        1.3.3. 陵园景观的造园手法第13页
        1.3.4. 陵园景观的艺术特征第13-14页
    1.4.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5. 技术路线第15-16页
2. 国内外研究概述第16-19页
    2.1. 陵园历史的相关研究第16页
        2.1.1. 西方墓园发展史的相关研究第16页
        2.1.2. 中国陵园发展史的相关研究第16页
    2.2. 殡葬文化的相关研究第16-17页
        2.2.1. 西方生死文化的相关研究第16-17页
        2.2.2. 中国生死文化的相关研究第17页
    2.3. 陵园建筑的相关研究第17页
    2.4. 陵园景观的相关研究第17-19页
3. 相关概念解读第19-26页
    3.1. 陵园的相关概念第19-21页
        3.1.1. 陵园第19页
        3.1.2. 陵园的起源第19页
        3.1.3. 陵园的发展演变第19-21页
    3.2. 现代城市陵园景观的相关概念第21-26页
        3.2.1. 现代城市陵园第21页
        3.2.2. 现代城市陵园的类型第21-22页
        3.2.3. 现代城市陵园的特征第22-24页
        3.2.4. 现代城市陵园景观第24页
        3.2.5. 现代城市陵园景观的功能第24-26页
4. 相关理论研究第26-33页
    4.1. 现代城市陵园相关文化基础第26-31页
        4.1.1. 生死观念第26-28页
        4.1.2. 宗教文化第28-29页
        4.1.3. 选址与风水第29-31页
    4.2. 现代城市陵园景观相关理论第31-33页
        4.2.1. 景观设计学理论第31页
        4.2.2. 景观生态学理论第31页
        4.2.3. 环境心理学理论第31-32页
        4.2.4. 园林美学理论第32-33页
5. 福州地区现代城市陵园景观案例分析研究第33-58页
    5.1. 案例剖析第33-56页
        5.1.1. 福州妙峰山陵园第33-38页
        5.1.2. 福州安福陵园第38-41页
        5.1.3. 福州圣泉陵园第41-45页
        5.1.4.福州三山陵园第45-51页
        5.1.5. 福州皇天华人永久陵园第51-56页
    5.2. 案例存在的问题第56-58页
        5.2.1. 功能分区散乱,部分分区设置不合理第56页
        5.2.2. 各分区景观设计较为雷同,对比不强烈第56-57页
        5.2.3. 当地特色文化元素融入较少第57-58页
6. 现代城市陵园景观的规划设计第58-81页
    6.1. 现代城市陵园的景观分区第58-64页
        6.1.1. 分区规划第58-63页
        6.1.2. 影响分区规划的因素第63-64页
    6.2. 现代城市陵园的景观意境第64-70页
        6.2.1. 整体空间营造第64-66页
        6.2.2. 节点处理手法第66-70页
    6.3. 现代城市陵园的景观建构要素第70-81页
        6.3.1. 建筑第70-73页
        6.3.2. 山水第73-75页
        6.3.3. 花木第75-76页
        6.3.4. 道路与铺装第76-77页
        6.3.5. 景观小品第77-81页
7. 现代城市陵园景观的艺术升华第81-88页
    7.1. 意识导向第81-83页
        7.1.1. 宗教意识第81页
        7.1.2. 思古意识第81-82页
        7.1.3. 崇文意识第82-83页
    7.2. 文化趋向第83-85页
        7.2.1. 天人合一第83-84页
        7.2.2. 礼乐之道第84-85页
    7.3. 审美取向第85-88页
        7.3.1. 诗境之美第85页
        7.3.2. 画意之美第85页
        7.3.3. 韵律之美第85-88页
8. 结语第88-90页
参考文献第90-93页
图表目录第93-97页
致谢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学校长危机管理的个案--重庆市J区H校长的叙事研究
下一篇:S县一中教师流动及流失现状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