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 研究方法、内容 | 第14-16页 |
1.3.1 论文研究的方法 | 第14-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物联网智能家居发展现状及市场环境 | 第18-35页 |
2.1 物联网智能家居概述 | 第18-21页 |
2.1.1 虚拟智能家居家庭景象 | 第18-19页 |
2.1.2 国内智能家居行业的环境 | 第19-20页 |
2.1.3 智能家居环境基础 | 第20-21页 |
2.2 物联网智能家居技术特点分析 | 第21-24页 |
2.2.1 智能家居产品类型 | 第21-22页 |
2.2.2 人脸识别技术在智能家居系统的应用 | 第22-24页 |
2.2.3 智能家居网络总线及协议选择 | 第24页 |
2.2.4 技术知识产权避让及保护 | 第24页 |
2.3 智能家居国内外市场环境特征 | 第24-29页 |
2.3.1 智能家居国外市场环境特征 | 第24-25页 |
2.3.2 智能家居国内市场环境特征 | 第25页 |
2.3.3 国内智能产品生产现状分析 | 第25-26页 |
2.3.4 国内某智能产品使用案例分析 | 第26-27页 |
2.3.5 国内物联网智能家居市场前景 | 第27-29页 |
2.4 国内智能家居客户需求特征 | 第29-30页 |
2.4.1 马斯洛需求理论分析 | 第29页 |
2.4.2 智能家居客户认知度调查 | 第29-30页 |
2.5 智能家居的客户群体分析 | 第30-33页 |
2.5.1 客户群体市场问卷调查 | 第30-31页 |
2.5.2 客户群体年龄调查 | 第31-32页 |
2.5.3 客户群体学历、职业调查 | 第32-33页 |
2.6 智能家居目标市场细分及定位 | 第33-35页 |
2.6.1 智能家居目标市场细分 | 第33-34页 |
2.6.2 智能家居目标市场定位 | 第34-35页 |
第三章 智能家居企业类型及商业模式分析 | 第35-46页 |
3.1 进入智能家居的企业类型 | 第35页 |
3.2 智能家居利益相关者分析 | 第35-38页 |
3.3“阿里系”(天猫+淘宝)智能家居商业模式分析 | 第38-41页 |
3.3.1“阿里系”商业模式——打造云平台大数据 | 第38-39页 |
3.3.2“阿里系”智能家居商业运营情况 | 第39-41页 |
3.4“小米”智能家居商业运营模式分析 | 第41-44页 |
3.4.1“小米”商业模式——硬件、软件、服务 | 第42-43页 |
3.4.2 成本定价法——以服务带硬件 | 第43页 |
3.4.3“小米”营销方式——从消费者出发 | 第43-44页 |
3.5 海尔智能家居商业运营模式分析 | 第44-45页 |
3.5.1“海尔”商业模式——基于硬件的智能控制系统 | 第44-45页 |
3.5.2“海尔”模式面临的问题 | 第4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H公司智能家居商业模式设计 | 第46-57页 |
4.1 智能家居主要利益相关者利益需求浅析 | 第46-47页 |
4.2 H公司智能家居商业模式设计路径 | 第47-49页 |
4.2.1 打破“单打独斗”统一连接端口 | 第47页 |
4.2.2 提升产品性价比开辟中低端市场 | 第47-48页 |
4.2.3 生产“工薪阶层用得起”的智能家居产品 | 第48-49页 |
4.3 H公司物联网智能家居企业两种商业模式 | 第49-51页 |
4.3.1 商业模式一:产品+App(服务) | 第49-50页 |
4.3.2 商业模式二:传统电器摇身变为“智能生态系统” | 第50-51页 |
4.4 H公司物联网智能家居渐进式升级设计 | 第51-53页 |
4.4.1 对原有设备的渐进式升级模式 | 第51页 |
4.4.2 无物联网智能家居的市场开创模式 | 第51-53页 |
4.5 H公司物联网智能家居企业定价战略 | 第53-54页 |
4.5.1 定价方案 | 第53页 |
4.5.2 定价的“三个 1/3”原则 | 第53-54页 |
4.6 H公司新商业模式应用案例 | 第54-57页 |
4.6.1 H公司智能产品详细定价表 | 第54-56页 |
4.6.2 H公司利润增长率分析 | 第56-57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