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序论 绝壁上的孤草 | 第10-20页 |
第一节 问题意识的原点 | 第10-12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基本思路 | 第12-17页 |
第三节 研究步骤和论文构架 | 第17-20页 |
第一章 从“同化”到“同文同种”:“殖民地汉文”的形成 | 第20-34页 |
第一节 日治初期的日本对台政策及其社会反映 | 第20-24页 |
第二节 作为同化媒介的“国语教育” | 第24-30页 |
第三节 “殖民地汉语”及其不适 | 第30-34页 |
第二章 语言同化与文学“反殖”:乡土文学论争的发生 | 第34-51页 |
第一节 乘“民族主义”之风以破浪 | 第34-38页 |
第二节 文化“反殖”向何处去:“问题的”与“主题的”之消长 | 第38-42页 |
第三节 在“不能”与“不愿”之间:文化政治的激进化想象 | 第42-46页 |
第四节 “第三种文学”,无法及物的理论倡导 | 第46-51页 |
第三章 当“民族性”遭遇“阶级性” | 第51-65页 |
第一节 从“对谁写”到“为谁写”:文学阶级性的提出 | 第51-54页 |
第二节 殊途同归:左翼文学思潮影响下的“文艺大众化” | 第54-59页 |
第三节 为什么是《送报夫》?——阶级话语的文学呈现 | 第59-65页 |
总结 “大反省”:一场注定不会被遗忘的文学事件 | 第65-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后记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