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信息产业经济(总论)论文

我国信息服务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2-15页
        1.2.1 信息服务业内涵界定第12-14页
        1.2.2 研究内容第14页
        1.2.3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2.4 技术路线图第15页
    1.3 可能的创新点第15-17页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研究现状第17-24页
    2.1 产业集聚的相关理论第17-19页
        2.1.1 马歇尔的产业集聚理论第17-18页
        2.1.2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第18页
        2.1.3 克鲁格曼的产业集群理论第18-19页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9-23页
        2.2.1 关于信息服务业发展状况的研究第19-20页
        2.2.2 关于信息服务业集聚测度的研究第20-21页
        2.2.3 关于信息服务业集聚影响因素的研究第21-23页
        2.2.4 研究现状评述第23页
    2.3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3章 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第24-37页
    3.1 我国信息服务业整体发展现状第24-29页
        3.1.1 产业发展水平第24-25页
        3.1.2 产业生产规模第25-28页
        3.1.3 产业创新能力第28-29页
    3.2 我国信息服务业主要子行业发展现状第29-34页
        3.2.1 电信业发展现状第29-32页
        3.2.2 软件业发展现状第32-34页
    3.3 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第34-36页
    3.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4章 我国信息服务业集聚水平测度第37-47页
    4.1 产业集聚水平的测度方法第37-40页
        4.1.1 区位熵系数法第37-38页
        4.1.2 行业集中度指数第38-39页
        4.1.3 空间基尼系数法第39-40页
    4.2 我国信息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测度第40-46页
        4.2.1 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第40页
        4.2.2 行业层面的产业集聚水平测度第40-42页
        4.2.3 地区层面的产业集聚水平测度第42-45页
        4.2.4 产业集聚测度结果分析第45-46页
    4.3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5章 我国信息服务业集聚影响因素识别第47-61页
    5.1 信息服务业集聚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第47-51页
        5.1.1 理论假设第47-50页
        5.1.2 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第50-51页
    5.2 我国信息服务业集聚影响因素的模型设定第51-53页
        5.2.1 参数估计方法第51-53页
        5.2.2 理论模型设定第53页
    5.3 我国信息服务业集聚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第53-60页
        5.3.1 平稳性及协整检验第53-55页
        5.3.2 模型选择第55-56页
        5.3.3 实证结果及分析第56-60页
    5.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6章 结论及对策建议第61-65页
    6.1 研究结论第61页
    6.2 对策建议第61-65页
        6.2.1 引导信息服务产业合理集聚第61-62页
        6.2.2 提升信息服务业人力资本水平第62-63页
        6.2.3 加大资金和政府扶持力度第63-64页
        6.2.4 健全法律法规制度体系第64-65页
文献综述第65-69页
附录A第69-71页
附录B第71-7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清单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锂离子电池快充放二氧化钛负极材料的研究
下一篇:有机电解液中电化学储能碳材料的法拉第反应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