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第Ⅳ族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碳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

有机电解液中电化学储能碳材料的法拉第反应行为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5-42页
    1.1 引言第15-16页
    1.2 碳材料电化学储能概述第16-18页
    1.3 全碳电化学储能器件第18-22页
    1.4 石墨烯氧官能团与锂离子法拉第反应第22-26页
        1.4.1 碳-氧官能团与锂离子法拉第反应特点第22-23页
        1.4.2 石墨烯在有机电解液中赝电容性能研究进展第23-26页
    1.5 碳正极的阴离子脱嵌法拉第反应第26-36页
        1.5.1 阴离子嵌入机制第26-30页
        1.5.2 碳正极材料阴离子脱嵌研究进展第30-36页
    1.6 石墨类材料与离子液体咪唑基阳离子反应的研究进展第36-41页
        1.6.1 离子液体在电化学储能器件中的应用第36-37页
        1.6.2 碳材料与咪唑阳离子反应的研究进展第37-39页
        1.6.3 石墨/离子液体界面的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概述第39-41页
    1.7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41-42页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2-53页
    2.1 实验原料及仪器第42-43页
    2.2 材料合成及改性方法第43-44页
        2.2.1 电化学氧化改性石墨烯电极第43-44页
        2.2.2 电化学还原改性石墨烯电极第44页
        2.2.3 氮掺杂石墨烯的合成第44页
    2.3 材料表征技术第44-47页
        2.3.1 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形貌分析第44-45页
        2.3.2 X射线光电子谱仪成分分析第45页
        2.3.3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第45页
        2.3.4 拉曼和红外光谱分析第45-46页
        2.3.5 原子力显微镜测试第46页
        2.3.6 X射线衍射分析第46-47页
        2.3.7 X射线吸收谱第47页
    2.4 电化学测试方法第47-49页
        2.4.1 扣式电池的组装第47-48页
        2.4.2 电化学性能测评第48-49页
        2.4.3 阻抗谱和锂离子扩散系数测试第49页
    2.5 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测试技术第49-52页
        2.5.1 设备搭建与针尖制作及封装第49-51页
        2.5.2 原位测试方法第51-52页
    2.6 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第52-53页
第3章 石墨烯氧官能团的调控及其储放锂离子赝电容行为第53-75页
    3.1 引言第53页
    3.2 还原氧化石墨烯材料的表征第53-56页
        3.2.1 石墨烯材料的形貌、比表面积和化学成分第53-54页
        3.2.2 石墨烯层数计算第54-56页
    3.3 恒电压氧化改性石墨烯的含氧官能团和结构表征第56-58页
        3.3.1 TFY-XAS表征第56-57页
        3.3.2 XRD和Raman表征第57-58页
    3.4 恒电位氧化对石墨烯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58-60页
    3.5 恒电位氧化改性石墨烯电极的极化和扩散动力学对比第60-66页
        3.5.1 电化学和欧姆极化第60-64页
        3.5.2 离子扩散系数第64-65页
        3.5.3 电化学氧化影响倍率性能机制第65-66页
    3.6 电化学还原改性石墨烯电极的表征第66-72页
    3.7 电化学还原对石墨烯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72-74页
    3.8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4章 氮掺杂石墨烯的合成及其PF6-阴离子嵌入行为研究第75-101页
    4.1 引言第75-76页
    4.2 少缺陷石墨烯的阴离子嵌入性能研究第76-79页
    4.3 氮掺杂石墨烯的合成及表征第79-87页
        4.3.1 三聚氰胺氮源第79-84页
        4.3.2 尿素氮源第84-86页
        4.3.3 氮掺杂石墨烯的化学成分分析第86-87页
    4.4 氮掺杂对阴离子嵌入性能的影响第87-96页
        4.4.1 氮掺杂石墨烯的电化学性能第87-90页
        4.4.2 氮掺杂石墨烯电极的离位结构表征第90-92页
        4.4.3 氮掺杂石墨烯电极阴离子嵌入过程的法拉第反应机制第92-96页
    4.5 电化学性能影响因素第96-98页
        4.5.1 氢气还原的影响第96-97页
        4.5.2 比表面积对电化学动力学的影响第97-98页
    4.6 能量密度对比第98-99页
    4.7 本章小结第99-101页
第5章 石墨与咪唑基阳离子相互作用的原位STM研究第101-116页
    5.1 引言第101页
    5.2 C_(2,4,8)MImTFSI/HOPG的电化学反应行为第101-104页
    5.3 C_(2,4,8)MIm阳离子在HOPG表面的吸附第104-107页
        5.3.1 HOPG表面咪唑阳离子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第104-106页
        5.3.2 EC-STM表征咪唑阳离子吸附强弱第106-107页
    5.4 咪唑阳离子的腐蚀与嵌入行为第107-113页
        5.4.1 C_2MImTFSI中的石墨剥离第107-110页
        5.4.2 C_4MImTFSI中的HOPG台阶边缘腐蚀现象第110-111页
        5.4.3 C_8MImTFSI中阳离子嵌入HOPG第111-113页
    5.5 烷基链长度影响咪唑阳离子/石墨界面反应的机理第113-114页
    5.6 本章小结第114-116页
结论第116-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4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43-146页
致谢第146-147页
个人简历第147页

论文共1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信息服务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锂离子电池富锂三元正极材料Li1+x(NiCoMn)yO2的合成与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