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保护学论文--甲壳类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各种虾的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

凡纳滨对虾抗WSSV性状遗传参数评估及与中国明对虾抗WSSV性状差异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引言第14-23页
    1.凡纳滨对虾概述第14页
    2.中国明对虾概述第14-15页
    3.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研究概况第15-17页
        3.1 WSSV的形态结构第16页
        3.2 WSSV宿主及传播途径第16-17页
        3.3 对虾感染WSSV的病理变化第17页
    4.环境因子对对虾感染WSSV的影响第17-19页
        4.1 理化因子第17-18页
        4.2 生物因子第18-19页
    5.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第19-21页
        5.1 数量性状概述第19-20页
        5.2 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评估第20-21页
    6.水产动物抗病选育研究进展第21-22页
    7.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2-23页
第二章 凡纳滨对虾体重和抗WSSV性状遗传参数评估第23-3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4-26页
        1.1 实验材料第24页
        1.2 分组及管理第24页
        1.3 毒饵制备第24页
        1.4 人工饲喂感染第24-25页
        1.5 数据统计分析第25-26页
    2.结果第26-28页
        2.1 性状表型值统计结果第26-27页
        2.2 各性状的方差组分、遗传力和共同环境系数第27-28页
        2.3 性状间的相关和回归分析第28页
    3. 讨论第28-32页
        3.1 凡纳滨对虾体重与感染WSSV后存活时间的遗传力第29-30页
        3.2 凡纳滨对虾体重与感染WSSV后存活时间的遗传相关性第30-32页
第三章 中国明对虾和凡纳滨对虾对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敏感性比较第32-41页
    1.材料与方法第32-34页
        1.1 实验条件第32页
        1.2 健康对虾来源第32-33页
        1.3 WSSV毒饵的制备第33页
        1.4 人工饲喂感染第33页
        1.5 样品采集及处理第33页
        1.6 WSSV载量检测方法第33-34页
        1.7 数据统计及分析第34页
    2.结果第34-38页
        2.1 WSSV感染后对虾存活时间差异的比较第34-35页
        2.2 WSSV感染后三组对虾各时间段死亡情况第35-36页
        2.3 WSSV感染后三组对虾累积死亡率的比较第36-37页
        2.4 WSSV感染后三组对虾体内病毒载量的变化第37-38页
    3.讨论第38-41页
        3.1 对虾自身特点第38-39页
        3.2 抗病选育效果第39页
        3.3 免疫机制第39-41页
第四章 不同温度下凡纳滨对虾和中国明对虾对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耐受性比较第41-50页
    1.材料与方法第41-43页
        1.1 实验材料第41-42页
        1.2 WSSV毒饵的制备第42页
        1.3 分组及管理第42页
        1.4 人工饲喂感染第42页
        1.5 样品采集及处理第42页
        1.6 WSSV载量检测方法第42-43页
        1.7 数据统计及分析第43页
    2.结果第43-47页
        2.1 WSSV感染后各组对虾平均存活时间第43-44页
        2.2 WSSV感染后各组对虾到达不同死亡率时的时间第44页
        2.3 WSSV感染后各组对虾不同时间段死亡尾数第44-45页
        2.4 WSSV感染后各组对虾累计死亡率第45-46页
        2.5 WSSV感染后各组对虾肌肉组织内病毒载量第46-47页
    3.讨论第47-50页
        3.1 对虾自身特点第47-48页
        3.2 选育效果第48页
        3.3 不同温度环境对对虾抗病性的影响第48-49页
        3.4 体型规格对对虾抗病性的影响第49页
        3.5 对虾的争胜行为第49-50页
小结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物演化模型的两类非局部偏微分方程解的数值方法
下一篇:载药聚乙烯醇复合纳米纤维及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