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区域产业网络绿色发展及共生优化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4页
    1.1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0-12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点第12-14页
        1.2.1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2-13页
        1.2.2 研究创新之处第13-14页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第14-19页
    2.1 产业网络相关研究概述第14-15页
        2.1.1 产业网络相关概念研究第14页
        2.1.2 产业网络的分类第14-15页
    2.2 绿色发展相关研究第15-16页
        2.2.1 绿色发展相关概念研究第15-16页
        2.2.2 绿色发展评价方法第16页
    2.3 产业共生研究概述第16-19页
        2.3.1 共生及共生理论概述第16-17页
        2.3.2 产业共生的内涵研究第17页
        2.3.3 产业共生优化相关研究综述第17-19页
第三章 区域产业网络绿色发展研究第19-40页
    3.1 产业网络的内涵界定第19-21页
        3.1.1 产业分类第19-20页
        3.1.2 产业网络的构建第20-21页
        3.1.3 产业网络的特征第21页
    3.2 产业网络绿色发展内涵界定第21-23页
    3.3 基于Tapio模型与生态足迹模型的产业网络绿色发展脱钩指数测度第23-27页
        3.3.1 Tapio模型第23页
        3.3.2 产业网络绿色发展脱钩指数第23-24页
        3.3.3 产业网络绿色发展阶段分析第24页
        3.3.4 产业网络绿色发展递阶规律第24-25页
        3.3.5 基于环境污染账户生态足迹模型的环境压力及生态承载力计算第25-27页
    3.4 我国各省市产业网络绿色发展研究第27-38页
        3.4.1 产业网络环境压力测算及结果分析第27-36页
        3.4.2 产业网络绿色发展脱钩指数测算及结果分析第36-38页
    3.5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四章 基于LMDI模型的区域产业网络环境压力驱动因素分析第40-55页
    4.1 基于LMDI模型的产业网络环境压力驱动因素分解第40-42页
    4.2 面向我国各省市四大产业部门能源消费驱动因素分析第42-49页
        4.2.1 生产者产业部门结果分析第45-46页
        4.2.2 初级消费者部门结果分析第46-47页
        4.2.3 服务类消费者部门结果分析第47-48页
        4.2.4 分解者部门结果分析第48-49页
    4.3 面向典型地区产业网络绿色发展不同阶段能源消费变化驱动因素分析第49-53页
        4.3.1 北京市产业网络绿色发展不同阶段能源消费变化驱动因素分析第49-51页
        4.3.2 山西省产业网络绿色发展不同阶段能源消费变化驱动因素分析第51-52页
        4.3.3 宁夏市产业网络绿色发展不同阶段能源消费变化驱动因素分析第52-53页
    4.4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五章 产业网络共生优化研究第55-63页
    5.1 产业网络共生优化的内涵第55页
    5.2 产业网络共生形成的动因与路径第55-57页
        5.2.1 产业网络共生形成的动因第55-56页
        5.2.2 产业网络共生形成的路径第56-57页
    5.3 区域产业网路共生优化路径第57-62页
        5.3.1 区域产业网络共生优化路径设计第57页
        5.3.2 区域产业网络共生优化具体路径第57-59页
        5.3.3 面向不同区域产业网络共生优化建议第59-62页
    5.4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3-65页
    6.1 研究结论第63-64页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64-65页
致谢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2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72-73页
附录第73-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1:5万地质灾害填图的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及危险性的评价与区划--以茂汶羌族自治县幅为例
下一篇:江苏油田试采二厂绩效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