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6页 |
1.1 生态化学计量学综述 | 第10-13页 |
1.1.1 生态化学计量学定义 | 第10页 |
1.1.2 生态化学计量学基本理论 | 第10-11页 |
1.1.3 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1.4 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研究趋势及发展方向 | 第13页 |
1.2 植物养分与生态化学计量学概述 | 第13-15页 |
1.2.1 植物养分与生态化学计量学 | 第13-14页 |
1.2.2 凋落物的生态化学计量学 | 第14页 |
1.2.3 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学 | 第14-15页 |
1.3 选题依据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6-20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6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2.3 标准地选择与调查 | 第16-17页 |
2.4 分析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 第17-18页 |
2.4.1 植物叶片采集与处理 | 第17页 |
2.4.2 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 | 第17-18页 |
2.4.3 凋落物采集与处理 | 第18页 |
2.5 数据统计分析 | 第18-19页 |
2.6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三章 不同树种叶片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 | 第20-28页 |
3.1 五种不同树种叶片C、N、P含量季节动态变化特征 | 第20-23页 |
3.1.1 五种不同树种叶片C含量季节动态变化特征 | 第20-21页 |
3.1.2 五种不同树种叶片N含量季节动态变化特征 | 第21-22页 |
3.1.3 五种不同树种叶片P含量季节动态变化特征 | 第22-23页 |
3.2 五种不同树种叶片化学计量特征 | 第23-24页 |
3.2.1 五种不同树种叶片C:N季节变化特征 | 第23页 |
3.2.2 五种不同树种叶片C:P季节变化特征 | 第23页 |
3.2.3 五种不同树种叶片N:P季节变化特征 | 第23-24页 |
3.3 五种不同树种叶片养分年平均含量及化学计量学特征 | 第24页 |
3.4 小结与分析 | 第24-28页 |
3.4.1 五种不同树种叶片C、N、P含量的分析 | 第24-26页 |
3.4.2 五种不同树种C、N、P化学计量比的分析 | 第26-27页 |
3.4.3 五种不同树种N、P元素限制性分析 | 第27-28页 |
第四章 不同树种土壤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 | 第28-34页 |
4.1 五种不同树种土壤表层C、N、P含量季节变化分析 | 第28-30页 |
4.1.1 不同树种土壤C含量季节变化特征 | 第28页 |
4.1.2 不同树种土壤N含量季节变化特征 | 第28-29页 |
4.1.3 不同树种土壤P含量季节变化特征 | 第29-30页 |
4.2 五种不同树种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 第30-31页 |
4.2.1 不同树种土壤C:N季节变化特征 | 第30页 |
4.2.2 不同树种土壤C:P季节变化特征 | 第30页 |
4.2.3 不同树种土壤N:P季节变化特征 | 第30-31页 |
4.3 五种不同树种土壤养分年平均含量及化学计量学特征 | 第31页 |
4.4 小结与分析 | 第31-34页 |
4.4.1 五种不同树种土壤C、N、P含量的分析 | 第31-33页 |
4.4.2 五种不同树种土壤C、N、P化学计量比的分析 | 第33-34页 |
第五章 不同树种凋落叶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 | 第34-37页 |
5.1 不同树种凋落叶C、N、P含量 | 第34页 |
5.2 不同树种凋落叶化学计量特征 | 第34页 |
5.3 凋落叶养分回收能力研究 | 第34-35页 |
5.4 小结与分析 | 第35-37页 |
第六章 不同树种叶片-凋落叶-土壤化学计量学特征比较 | 第37-42页 |
6.1 五种不同树种叶片-凋落叶-土壤营养元素特征 | 第37页 |
6.2 五种不同树种叶片和土壤营养元素及化学计量比间的关系 | 第37-39页 |
6.3 五种不同树种叶片和土壤养分含量的相关性 | 第39-40页 |
6.4 小结与分析 | 第40-42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2-44页 |
7.1 结论 | 第42-43页 |
7.2 建议 | 第43-4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