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输配电技术论文--电力网论文

基于多功能逆变器的微网电能质量治理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3页
        1.1.1、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对传统电力系统的影响第11-12页
        1.1.2、常见的微网电能质量问题产生机理和危害第12-13页
    1.2、微网系统的研究现状、关键问题和技术第13-16页
        1.2.1、微网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2、微网系统的关键问题和技术第15-16页
    1.3、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6-18页
第二章 基于多功能逆变器的微网综合控制第18-27页
    2.1、分布式电源电力电子接口的控制方法第18-21页
        2.1.1、PQ控制方法第18-19页
        2.1.2、Vf控制方法第19-20页
        2.1.3、下垂控制方法第20-21页
    2.2、分布式电源电力电子接口的协同运行控制策略第21-22页
    2.3、分布式电源电力电子接口控制方法的通用控制框图第22-23页
    2.4、微网运行模式切换控制第23-26页
        2.4.1、电流控制电压源模式第24页
        2.4.2、电压控制电压源模式第24-25页
        2.4.3、混合控制模式第25-26页
    2.5、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多功能逆变器指令信号检测方法研究第27-41页
    3.1、逆变器控制指令信号常用检测方法第27-30页
        3.1.1、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指令信号检测方法第27-28页
        3.1.2、基于傅里叶变换的检测方法第28-29页
        3.1.3、基于谐振控制的检测方法第29页
        3.1.4、基于Fryze时域分析的检测方法第29页
        3.1.5、基于自适应滤波的检测方法第29-30页
    3.2、无锁相环的逆变器控制指令电压信号检测方法第30-34页
        3.2.1、基于Park变换的指令电压检测法第30-33页
        3.2.2、基于谐振控制的指令电压检测法第33-34页
    3.3、基于自适应预测的多功能逆变器指令电流检测方法第34-40页
        3.3.1、基于最小均方差的自适应预测算法第35-37页
        3.3.2、基于自适应预测的分次补偿指令电流检测法第37-38页
        3.3.3、基于自适应预测的全补偿畸变指令电流检测法第38-40页
    3.4、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多功能逆变器的多目标控制策略研究第41-51页
    4.1、多功能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第41-43页
        4.1.1、指令信号跟踪控制策略概述第41-42页
        4.1.2、基于自适应三角载波的电压跟踪控制策略第42-43页
    4.2、微网系统混合储能单元控制策略研究第43-47页
        4.2.1、微网混合储能单元拓扑结构第44-45页
        4.2.2、混合储能模块双向DC/DC变换器控制策略第45-47页
    4.3、微网系统混合储能模块能量管理方法第47-50页
        4.3.1、微网并网模式混合储能模块的能量管理方法第47-49页
        4.3.2、微网孤岛模式混合储能模块能量管理方法第49-50页
    4.4、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基于多功能逆变器的微网电能质量治理仿真研究第51-61页
    5.1、基于多功能逆变器的微网仿真模型第51-52页
    5.2、基于多功能逆变器的微网系统电能质量治理仿真研究第52-55页
        5.2.1、配电网络三相电压不平衡或含有谐波第52-53页
        5.2.2、配电网络对称性的三相电压骤升或跌落第53页
        5.2.3、配电网非对称性的单相电压骤升或跌落第53-54页
        5.2.4、微网系统中含有非线性负载第54页
        5.2.5、微网含有不平衡负载和无功负载第54-55页
    5.3、微网能量管理系统仿真研究第55-57页
        5.3.1、微网并网模式的能量管理第56-57页
        5.3.2、微网孤岛模式的能量管理第57页
    5.4、微网内重要节点电能质量控制算例分析第57-60页
        5.4.1、单个重要节点的微网系统电能质量分析第57-59页
        5.4.2、微网内重要节点电能质量控制算例第59-60页
    5.5、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1-63页
    6.1、本文工作总结第61页
    6.2、下一步工作展望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8页
致谢第68-6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专利目录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托盘车叉架结构强化分析及可靠性试验
下一篇:汽车行驶性能综合检测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