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线路交通安全设施论文

半独立路权下有轨电车的信号优先策略及建模研究

致谢第5-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1 引言第18-30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8-24页
        1.1.1 世界有轨电车的发展第18-20页
        1.1.2 我国有轨电车的发展第20-22页
        1.1.3 研究意义第22-24页
    1.2 研究目标与问题边界第24-25页
        1.2.1 研究目标第24页
        1.2.2 问题边界第24-25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25-27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25-26页
        1.3.2 主要研究方法第26-27页
    1.4 研究思路与文章结构第27-30页
2 研究综述第30-46页
    2.1 有轨电车的研究现状第30-35页
        2.1.1 有轨电车的运营和发展研究第30-31页
        2.1.2 有轨电车的思考和适用性研究第31-32页
        2.1.3 有轨电车的系统规划和交通组织研究第32-34页
        2.1.4 有轨电车其他方面的研究第34-35页
    2.2 信号优先的研究现状第35-42页
        2.2.1 主动信号优先策略及技术第35-39页
        2.2.2 被动信号优先策略及方法第39-41页
        2.2.3 有轨电车的信号优先研究第41-42页
    2.3 研究评述第42-46页
3 有轨电车主动信号优先的检测位置研究第46-64页
    3.1 主动信号优先方案设计第46-49页
        3.1.1 方案1第46-48页
        3.1.2 方案2第48页
        3.1.3 方案3第48-49页
    3.2 基于检测位置的有轨电车等待时间计算方法第49-55页
        3.2.1 基本假设和符号定义第49-50页
        3.2.2 等待时间计算方法第50-55页
    3.3 算例研究第55-58页
        3.3.1 算例设计第55页
        3.3.2 算例结果及分析第55-58页
    3.4 检测位置与等待时间关系的影响因素分析第58-61页
        3.4.1 有轨电车的行驶速度第58-59页
        3.4.2 信号周期第59页
        3.4.3 优先方案对延误的影响第59-61页
    3.5 本章小结第61-64页
4 有轨电车主动信号优先时长的阈值研究第64-82页
    4.1 信号优先时长阈值建模第64-66页
        4.1.1 阈值的下限第64-65页
        4.1.2 阈值的上限第65-66页
    4.2 误的计算方法第66-72页
        4.2.1 绿灯提前策略第68-70页
        4.2.2 绿灯延长策略第70-72页
    4.3 算例研究第72-79页
        4.3.1 计算结果及分析第73-75页
        4.3.2 公交车辆数对阈值的影响第75-76页
        4.3.3 车辆到达率对阈值的影响第76-77页
        4.3.4 红灯时长对阈值的影响第77-78页
        4.3.5 有轨电车的发车间隔对阈值的影响第78-79页
    4.4 本章小结第79-82页
5 基于改进AM-BAND的干线信号协调优化模型第82-104页
    5.1 概述第82-83页
    5.2 AM-BAND模型第83-92页
        5.2.1 AM-BAND第83-87页
        5.2.2 求解算法第87-90页
        5.2.3 算例应用第90-92页
    5.3 考虑有效带宽约束的BAM-BAND模型第92-94页
        5.3.1 有效带宽面积第92-93页
        5.3.2 BAM-BAND模型第93-94页
    5.4 有轨电车干线信号协调模型BAM-TRAMBAND第94-96页
        5.4.1 停站时间约束第94-95页
        5.4.2 主动信号优先约束第95页
        5.4.3 最小带宽约束第95-96页
    5.5 算例研究及仿真分析第96-100页
        5.5.1 算例研究结果第96-97页
        5.5.2 动信号优先对结果的影响第97-98页
        5.5.3 仿真分析第98-99页
        5.5.4 车道布置形式说明第99-100页
    5.6 本章小结第100-104页
6 考虑运行图约束的干线信号协调优化模型第104-116页
    6.1 概述第104-105页
    6.2 符号定义和基本假设第105-108页
        6.2.1 符号定义第106-107页
        6.2.2 基本假设第107-108页
    6.3 严格运行图约束的HT-TRAM模型第108-110页
    6.4 宽松运行图约束的ST-TRAM模型第110-111页
    6.5 算例研究第111-113页
    6.6 本章小结第113-116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16-124页
    7.1 主要工作及结论第116-121页
    7.2 主要创新点第121-123页
    7.3 研究展望第123-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32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32-136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静动荷载作用下高速铁路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结构行为研究
下一篇:基于无干扰模型的云计算中信息流安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