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8-14页 |
1.1 我国农田污染现状及其危害性 | 第8页 |
1.2 我国农田重金属的主要来源 | 第8-10页 |
1.2.1 金属矿物的开采及冶炼 | 第9页 |
1.2.2 污水的灌溉 | 第9页 |
1.2.3 含重金属农药、化肥的施用 | 第9-10页 |
1.3 镉、铜、铬的农田污染现状 | 第10-11页 |
1.4 影响水稻对重金属吸收的土壤条件 | 第11页 |
1.5 水稻根系特征与重金属的吸收关系研究 | 第11-12页 |
1.6 问题的提出 | 第12-14页 |
第2章 不同品种水稻幼苗根系形态结构特征 | 第14-21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4-15页 |
2.1.1 试验材料及培养方法 | 第14-15页 |
2.1.2 不同水稻幼苗生物量构成 | 第15页 |
2.1.3 不同水稻幼苗根系构成特征 | 第15页 |
2.1.4 数据处理方法 | 第15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15-19页 |
2.2.1 不同品种水稻幼苗根系的构成特点 | 第15-16页 |
2.2.2 不同品种水稻幼苗根系构成特点 | 第16-19页 |
2.3 本章讨论与小结 | 第19-21页 |
第3章 不同品种水稻对镉的吸收 | 第21-31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2页 |
3.1.1 试验材料准备 | 第21-22页 |
3.1.2 吸收试验设置 | 第22页 |
3.1.3 测定方法与数据处理 | 第22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2-29页 |
3.2.1 不同品种水稻幼苗的吸镉总量 | 第22-23页 |
3.2.2 不同品种水稻幼苗的吸镉速率 | 第23-27页 |
3.2.3 镉浓度相同时不同水稻幼苗根系的吸镉速率比较 | 第27-29页 |
3.3 本章讨论与小结 | 第29-31页 |
第4章 不同品种水稻对铜的吸收 | 第31-41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2页 |
4.1.1 试验材料准备 | 第31页 |
4.1.2 吸收试验设置 | 第31-32页 |
4.1.3 测定方法与数据处理 | 第32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32-39页 |
4.2.1 不同品种水稻幼苗的吸铜总量 | 第32-33页 |
4.2.2 不同品种水稻幼苗的吸铜速率 | 第33-37页 |
4.2.3 铜浓度相同时不同水稻幼苗根系的吸铜速率的比较 | 第37-39页 |
4.3 本章讨论与小结 | 第39-41页 |
第5章 不同品种水稻对铬的吸收 | 第41-50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2页 |
5.1.1 试验材料准备 | 第41页 |
5.1.2 吸收试验设置 | 第41-42页 |
5.1.3 测定方法与数据处理 | 第42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42-48页 |
5.2.1 不同品种水稻幼苗的吸铬总量 | 第42-43页 |
5.2.2 不同品种水稻幼苗的吸铬速率 | 第43-47页 |
5.2.3 铬浓度相同时不同水稻幼苗根系的吸铬速率比较 | 第47-48页 |
5.3 本章讨论与小结 | 第48-50页 |
第6章 不同水稻根系重金属吸收部位及吸收速率 | 第50-54页 |
6.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2页 |
6.1.1 植物材料 | 第50页 |
6.1.2 根系表面镉流速的方法 | 第50-51页 |
6.1.3 数据处理 | 第51-52页 |
6.2 结果与分析 | 第52页 |
6.2.1 籼稻(扬稻6号)不同根区表面的镉流速 | 第52页 |
6.2.2 粳稻(日本晴)不同根区表面的镉流速 | 第52页 |
6.3 本章讨论与小结 | 第52-54页 |
第7章 重金属在水稻根内的分布 | 第54-59页 |
7.1 材料与方法 | 第54-56页 |
7.1.1 试验材料的准备 | 第54页 |
7.1.2 测定方法 | 第54-56页 |
7.2 重金属镉在淮稻5号根部横截面上的分布 | 第56-57页 |
7.3 本章讨论与小结 | 第57-59页 |
第8章 讨论与总结 | 第59-64页 |
8.1 讨论 | 第59-62页 |
8.2 结论 | 第62-63页 |
8.3 存在问题与下一步工作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附录 | 第70-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8-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