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京华城商圈治安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8-12页 |
1.1 选题来源和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0-11页 |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1-12页 |
2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2-14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12页 |
2.1.1 商圈 | 第12页 |
2.1.2 治安管理 | 第12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2-14页 |
2.2.1 现代化理论 | 第12页 |
2.2.2 “破窗”理论 | 第12-13页 |
2.2.3 皮尔原则 | 第13页 |
2.2.4 防卫环境设计理论 | 第13页 |
2.2.5 无增长改善理论 | 第13-14页 |
3 京华城商圈治安管理现状 | 第14-20页 |
3.1 京华城商圈概述 | 第14-15页 |
3.2 研究京华城商圈治安管理的必要性 | 第15页 |
3.3 京华城商圈治安管理现状 | 第15-20页 |
3.3.1 管理主体单一 | 第15页 |
3.3.2 各类案件频发 | 第15-16页 |
3.3.3 人口组成复杂 | 第16-17页 |
3.3.4 交通压力增大 | 第17-18页 |
3.3.5 矛盾纠纷频发 | 第18-20页 |
4 京华城商圈治安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0-28页 |
4.1 存在的问题 | 第20-25页 |
4.1.1 商圈治安管理的合力不够 | 第20-22页 |
4.1.2 商圈治安管理的制度不优 | 第22-23页 |
4.1.3 商圈治安管理的资源匮乏 | 第23页 |
4.1.4 商圈治安管理的对象复杂 | 第23-24页 |
4.1.5 商圈治安管理的技防水平不高 | 第24页 |
4.1.6 商圈治安管理的环境欠佳 | 第24-25页 |
4.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5-28页 |
4.2.1 管理主体协调性差 | 第25-26页 |
4.2.2 管理资源整合度低 | 第26页 |
4.2.3 管理对象日益复杂 | 第26页 |
4.2.4 管理难度逐渐增大 | 第26-27页 |
4.2.5 管理方式手段滞后 | 第27页 |
4.2.6 群众法制意识淡薄 | 第27-28页 |
5 京华城商圈治安管理的对策建议 | 第28-34页 |
5.1 健全完善政府治安管理合力 | 第28页 |
5.1.1 政府牵头引领管理 | 第28页 |
5.1.2 树立合作共赢理念 | 第28页 |
5.1.3 建立统筹联动机制 | 第28页 |
5.2 完善优化商圈治安管理制度 | 第28-30页 |
5.2.1 实现目标管理 | 第28-29页 |
5.2.2 实现人事管理 | 第29页 |
5.2.3 建立保障机制 | 第29-30页 |
5.3 整合扩大商圈治安管理资源 | 第30-31页 |
5.3.1 提高个体对组织的认同感 | 第30页 |
5.3.2 健全完善管理培训机制 | 第30页 |
5.3.3 组织运行离不开经费保证 | 第30-31页 |
5.4 分类管理商圈治安管理对象 | 第31-32页 |
5.4.1 整合社会资源 | 第31页 |
5.4.2 创新方法手段 | 第31页 |
5.4.3 实行分类管理 | 第31-32页 |
5.5 提升商圈治安管理科技水平 | 第32页 |
5.5.1 推进治安管理信息化进程 | 第32页 |
5.5.2 创建治安管理信息公共局域网 | 第32页 |
5.5.3 强化视频监控等技防设施建设 | 第32页 |
5.6 加大商圈法制和安全宣传力度 | 第32-34页 |
5.6.1 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和法制意识 | 第32-33页 |
5.6.2 提高群众自我防范意识和水平 | 第33页 |
5.6.3 提高群众依法维权的意识 | 第33-34页 |
结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