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2页 |
一、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7-8页 |
二、对“非虚构”与“非虚构文学”的理解 | 第8-9页 |
三、研究成果及现状 | 第9-10页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0-12页 |
第一章 《人民文学》“非虚构”的内涵、特性及叙事内容 | 第12-25页 |
第一节 “非虚构”的内涵 | 第12-16页 |
一、“在场”的真实 | 第12-14页 |
二、个人体验的真实 | 第14-16页 |
第二节 《人民文学》“非虚构”写作的特性 | 第16-20页 |
一、与虚构文学的区别 | 第16-18页 |
二、与报告文学的异同 | 第18-20页 |
第三节 “非虚构”专栏作品的叙事内容 | 第20-25页 |
一、对历史真相的挖掘 | 第20-22页 |
二、对现实生活的描摹 | 第22-25页 |
第二章 《人民文学》“非虚构”专栏作品独特的叙事策略 | 第25-36页 |
第一节 叙述者和可靠叙述者 | 第25-28页 |
一、叙述者和作者一致 | 第25-27页 |
二、叙述者的可靠性 | 第27-28页 |
第二节 独特的叙述视角 | 第28-32页 |
一、“全知全能”式的零聚焦 | 第29-30页 |
二、固定式和不定式内聚焦 | 第30-32页 |
第三节 叙事时间的选择 | 第32-36页 |
一、顺时序和逆时序叙述 | 第32-34页 |
二、非时序叙述 | 第34-36页 |
第三章 《人民文学》“非虚构”叙事的价值追求 | 第36-43页 |
第一节 人文关怀的高扬 | 第36-39页 |
一、对底层民众的真切关怀 | 第36-38页 |
二、对世俗生活的温情书写 | 第38-39页 |
第二节 重建有关真实的写作伦理 | 第39-43页 |
一、对概念化写作的反拨 | 第39-40页 |
二、对真实写作伦理的坚守 | 第40-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0页 |
附录 | 第50-52页 |
后记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