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1.2.1 民间金融文献 | 第10-11页 |
1.2.2 互联网金融文献 | 第11-13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1.3.2 现实意义 | 第13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我国金融体制下的民间金融体系研究 | 第15-24页 |
2.1 民间金融定义及其内涵 | 第15-16页 |
2.1.1 民间金融定义 | 第15页 |
2.1.2 民间金融内涵 | 第15-16页 |
2.2 我国民间金融的主要表现形式、特点 | 第16-19页 |
2.2.1 民间借贷 | 第16-17页 |
2.2.2 社会集资 | 第17-18页 |
2.2.3 合会 | 第18页 |
2.2.4 私人钱庄 | 第18页 |
2.2.5 担保公司 | 第18-19页 |
2.2.6 小贷公司 | 第19页 |
2.3 我国民间金融存在的问题 | 第19-24页 |
2.3.1 我国金融抑制对民间金融的抑制 | 第19-20页 |
2.3.2 我国民间投资渠道有限 | 第20-21页 |
2.3.3 民间借贷债务链条过长,投机氛围重 | 第21-22页 |
2.3.4 征信系统缺失 | 第22-23页 |
2.3.5 缺乏民间金融市场专业人员 | 第23-24页 |
第三章 互联网金融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 第24-31页 |
3.1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 第24-25页 |
3.2 互联网金融的常见形式以及在现状 | 第25-29页 |
3.2.1 第三方支付 | 第25-26页 |
3.2.2 P2P网络借贷 | 第26-27页 |
3.2.3 网络众筹 | 第27-29页 |
3.3 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发展 | 第29-30页 |
3.4 互联网金融与民间金融结合的意义 | 第30-31页 |
第四章 互联网发展背景下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策略 | 第31-34页 |
4.1 民间金融是对我国现行金融体制的有益补充 | 第31页 |
4.2 互联网金融促进民间金融阳光化 | 第31-32页 |
4.3 互联网金融与民间金融的发展将推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 | 第32页 |
4.4 互联网金融精简了民间金融的链条 | 第32页 |
4.5 互联网金融促进了民间借贷的规范化 | 第32-33页 |
4.6 互联网金融可通过技术手段评估信用进行风险定价 | 第33-34页 |
第五章 互联网发展背景下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策略 | 第34-39页 |
5.1 推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程 | 第34页 |
5.2 加强互联网下的民间金融监管 | 第34-35页 |
5.3 完善民间金融市场环境 | 第35-36页 |
5.4 充分利用专业风险评估技术,提高民间金融风险评估能力 | 第36-37页 |
5.4.1 充分利用内部专业风险评估 | 第36页 |
5.4.2 引入外部评估机制 | 第36-37页 |
5.5 加强互联网金融和民间金融的有机融合 | 第37-38页 |
5.6 发挥网络优势,拓宽民间金融资本的渠道 | 第38-3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