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光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水性能及膜污染机理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9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1-14页 |
1.1.1 我国水资源危机 | 第11-12页 |
1.1.2 我国能源危机 | 第12-13页 |
1.1.3 微藻用于生物质能源的潜力 | 第13-14页 |
1.2 微藻 | 第14-16页 |
1.2.1 微藻的简介 | 第14页 |
1.2.2 栅藻 | 第14-15页 |
1.2.3 蛋白核小球藻 | 第15页 |
1.2.4 微藻的用途 | 第15-16页 |
1.3 微藻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研究 | 第16-19页 |
1.3.1 藻-水分离及收集的研究概况 | 第16页 |
1.3.2 藻-水分离技术的现状 | 第16-17页 |
1.3.3 藻-水分离技术的发展 | 第17-19页 |
1.4 膜分离技术 | 第19-22页 |
1.4.1 膜分离的原理 | 第19页 |
1.4.2 膜分离的特点 | 第19-20页 |
1.4.3 膜分离技术的材料和分类 | 第20-21页 |
1.4.4 膜分离技术的应用 | 第21-22页 |
1.5 微藻-膜分离联用技术的研究 | 第22-27页 |
1.5.1 微藻-膜分离联用的原理 | 第22页 |
1.5.2 影响微藻-膜分离联用的因素 | 第22-24页 |
1.5.3 微藻-膜分离联用的研究进展 | 第24-27页 |
1.6 本研究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1.6.1 本研究的意义 | 第27页 |
1.6.2 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9-39页 |
2.1 实验准备 | 第29-33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9-30页 |
2.1.2 实验仪器设备 | 第30页 |
2.1.3 藻株 | 第30-33页 |
2.1.4 试验用水 | 第33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33-37页 |
2.2.1 水质检测方法 | 第33页 |
2.2.2 微滤、超滤膜制备 | 第33-36页 |
2.2.3 藻液截留量的测定 | 第36页 |
2.2.4 膜清洗 | 第36-3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3章 膜分离微藻的初步研究 | 第39-59页 |
3.1 实验室微藻的培养 | 第39-43页 |
3.1.1 微藻净化水质原理 | 第39页 |
3.1.2 微藻的培养 | 第39-40页 |
3.1.3 污水中营养物质的去除 | 第40-43页 |
3.2 微滤、超滤膜制备 | 第43-45页 |
3.3 PVC/PVDF共混膜的表征 | 第45-49页 |
3.3.1 PVC/PVDF共混膜铸膜液的粘度 | 第45-46页 |
3.3.2 PVC/PVDF共混膜性能的表征 | 第46-47页 |
3.3.3 PVC/PVDF共混膜渗透性能的表征 | 第47-48页 |
3.3.4 PVC/PVDF共混膜的微观结构 | 第48-49页 |
3.4 藻类截留率的测定 | 第49-50页 |
3.4.1 显微镜考察微藻截留效果 | 第49-50页 |
3.4.2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膜法截留藻类效果 | 第50页 |
3.5 错流过滤方式下膜法截留微藻实验 | 第50-58页 |
3.5.1 错流法截留微藻活性实验 | 第51-52页 |
3.5.2 错流法截留微藻通量的测定 | 第52-54页 |
3.5.3 错流法截留微藻膜污染分析 | 第54-56页 |
3.5.4 错流法截留微藻物质的测定 | 第56-5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4章 膜-光生物反应器运行性能及膜污染机理 | 第59-71页 |
4.1 微滤、超滤膜组件的制备及表征 | 第59-61页 |
4.1.1 微滤、超滤膜组件的制备 | 第59-60页 |
4.1.2 膜-光式生物反应器的构建 | 第60-61页 |
4.2 反应器内污染物的去除 | 第61-65页 |
4.2.1 膜对微藻的截留性能 | 第61-62页 |
4.2.2 CODCr去除率 | 第62-63页 |
4.2.3 TN的去除率 | 第63页 |
4.2.4 NH_4~+-N的去除率 | 第63-64页 |
4.2.5 TP的去除率 | 第64-65页 |
4.3 膜组件的TMP变化 | 第65-66页 |
4.4 膜组件过滤通量的变化 | 第66-68页 |
4.5 膜污染机理分析 | 第68-70页 |
4.5.1 超微滤膜组件微观结构 | 第68页 |
4.5.2 过滤微藻后膜组件污染情况 | 第68-69页 |
4.5.3 过滤微藻后膜组件的微观结构 | 第69-7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