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生产管理论文--企业技术管理论文

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执行研究--基于X公司的案例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1 理论意义第11页
        1.2.2 实践意义第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3.1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2 国外相关政策实践现状第13页
        1.3.3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4 研究述评第14-15页
    1.4 论文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1 研究目的第15页
        1.4.2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5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6-18页
        1.5.1 研究方法第16页
        1.5.2 论文的技术路线第16-18页
    1.6 创新点第18-20页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20-24页
    2.1 概念界定第20-21页
        2.1.1 技术创新第20页
        2.1.2 税收优惠第20-21页
    2.2 理论基础第21-24页
        2.2.1 熊彼特创新理论第21页
        2.2.2 税式支出理论第21-24页
3 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第24-34页
    3.1 我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现状第24-25页
    3.2 我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层面存在的问题第25-27页
        3.2.1 税收优惠政策缺乏系统性第26页
        3.2.2 税收优惠立法层次较低第26页
        3.2.3 税收优惠政策税种单一第26页
        3.2.4 税收优惠政策作用不均衡第26页
        3.2.5 产学研之间缺少有效税收优惠政策第26-27页
    3.3 X市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情况第27-34页
        3.3.1 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情况第27页
        3.3.2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执行情况第27-29页
        3.3.3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执行情况第29-31页
        3.3.4 技术转让优惠政策执行情况第31页
        3.3.5 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执行情况第31-32页
        3.3.6 增值税优惠政策执行情况第32-34页
4 X公司享受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现状及问题分析第34-44页
    4.1 X公司简介第34页
    4.2 X公司科技研究和技术创新活动第34-35页
    4.3 X公司享受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的问题第35-44页
        4.3.1 对高新企业优惠税率兴趣不高第35-37页
        4.3.2 研发投入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基数之间存在差异第37-40页
        4.3.3 享受固定资产加速折旧量偏小第40-41页
        4.3.4 研发项目最终成功转化成无形资产的不多第41页
        4.3.5 享受增值税税收优惠较少第41-42页
        4.3.6 享受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力度不够第42-44页
5 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执行优化建议第44-54页
    5.1 企业层面第44-47页
        5.1.1 树立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理念第44页
        5.1.2 增加研发资金投入,强化研发费用管理第44-45页
        5.1.3 合理使用加速折旧政策,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第45-46页
        5.1.4 加强成果转化应用,提升经济效益第46页
        5.1.5 优化创新环节,加强与优惠政策的衔接第46-47页
        5.1.6 构建产学研结合的研发机制,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队伍第47页
    5.2 政策层面第47-54页
        5.2.1 优化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制度设计第47-48页
        5.2.2 完善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所得税优惠政策第48-50页
        5.2.3 关注科技人才,强化个人所得税优惠第50页
        5.2.4 加大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其他税种优惠力度第50页
        5.2.5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补偿服务第50-51页
        5.2.6 积极构建综合服务体系,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第51-54页
6 研究总结与展望第54-56页
    6.1 研究总结第54页
    6.2 研究展望第54-56页
致谢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膜—光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水性能及膜污染机理
下一篇:Al2O3和Al2O3-SiO2气凝胶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