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引言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3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4 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11-12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5.1 文献资料法 | 第12页 |
1.5.2 问卷调查法 | 第12页 |
1.5.3 案例分析法 | 第12页 |
1.6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第12-13页 |
2.新农村文化建设问题现状 | 第13-22页 |
2.1 新农村文化建设内涵 | 第13页 |
2.2 新农村文化建设问题现状分析 | 第13-22页 |
2.2.1 农村“本体”文化退化 | 第13-18页 |
2.2.2 农村公共文化空间弱化 | 第18-21页 |
2.2.3 乡村法治文化建设与新农村文化建设不同步 | 第21-22页 |
3.“礼治”传统与新农村“本体”文化建设 | 第22-28页 |
3.1“礼”和“礼治” | 第22-23页 |
3.2“礼治”对农村本体文化的传承 | 第23-28页 |
3.2.1“礼俗相交”转变农村交往方式 | 第23-24页 |
3.2.2“礼治”道德教化对于农民价值观的导向 | 第24-25页 |
3.2.3 农民个体文化建设 | 第25-27页 |
3.2.4“礼治”文化对农村民风民俗的继承 | 第27-28页 |
4.“礼治”文化认同与农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 | 第28-31页 |
4.1“礼治”文化认同下的集体文化精神 | 第28页 |
4.2“礼治”文化认同下村社共同体的构建 | 第28-29页 |
4.3 基于“礼治”传统的农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 | 第29-31页 |
4.3.1 以传统公共文化活动丰富现代农民公共文化生活 | 第29-30页 |
4.3.2 以传统公共文化平台服务现代农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 | 第30页 |
4.3.3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 第30-31页 |
5.“礼法”文化“以礼为体”的现代功用 | 第31-35页 |
5.1“以礼为体”的礼法文化 | 第31-32页 |
5.1.1“礼治”在“礼法”中“以礼为体”的作用 | 第31页 |
5.1.2 农村乡风乡俗中“礼法”意识的传承 | 第31-32页 |
5.2“以礼为体”的现代法治文化建设功用 | 第32-35页 |
5.2.1 传统乡规民约中伦理道德规范的重建 | 第32-33页 |
5.2.2 个体文化自觉与外在法治文化的统一 | 第33-34页 |
5.2.3 农民视角,完善立法 | 第34页 |
5.2.4 社会教化与日常普法 | 第34-35页 |
6.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附录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个人简历 | 第42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