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食品标准与检验论文--食品分析与检验论文

基于光学信号的汞离子、黄曲霉毒素B1及生物标志物的快速检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8页
    1.1 食品安全现状第8页
    1.2 纳米材料的种类第8-13页
        1.2.1 金纳米材料第8-13页
        1.2.2 银纳米材料第13页
    1.3 纳米材料自组装技术第13-17页
        1.3.1 基于DNA自组装技术第14-15页
        1.3.2 基于蛋白质自组装技术第15-16页
        1.3.3 纳米材料组装体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第16-17页
    1.4 本论文选题及设计思路第17页
    1.5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7-18页
第二章 基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金纳米棒寡聚体的汞离子超灵敏检测第18-26页
    2.1 前言第18页
    2.2 材料与设备第18-19页
        2.2.1 材料第18-19页
        2.2.2 仪器与设备第19页
    2.3 实验部分第19-20页
        2.3.1 金纳米棒的合成第19页
        2.3.2 金纳米棒表面DNA修饰第19页
        2.3.3 SERS传感器的制备第19-20页
        2.3.4 特异性实验和实际水样品分析第20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20-25页
        2.4.1 实验原理第20-21页
        2.4.2 Hg2+的定量检测第21-23页
        2.4.3 特异性、选择性分析第23-24页
        2.4.4 实际样品分析第24-25页
    2.5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基于卫星式组装体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活性的超灵敏黄曲霉毒素B1检测第26-35页
    3.1 前言第26-27页
    3.2 材料和设备第27页
        3.2.1 材料第27页
        3.2.2 设备第27页
    3.3 实验部分第27-29页
        3.3.1 金纳米星(AuNS)的合成第27页
        3.3.2 银纳米粒子(AgNP)的合成第27-28页
        3.3.3 金纳米星和银纳米粒子的核酸修饰第28页
        3.3.4 金纳米星-银纳米粒子卫星式组装体拉曼传感器的制备第28页
        3.3.5 特异性和选择性实验第28页
        3.3.6 添加回收实验第28-29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29-33页
        3.4.1 实验原理第29页
        3.4.2 AFB1的检测第29-32页
        3.4.3 拉曼传感器的特异性分析第32-33页
        3.4.4 花生奶样品的添加回收实验第33页
    3.5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四章 基于银包金纳米棒二聚体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建立的多巴胺超灵敏检测第35-44页
    4.1 前言第35页
    4.2 材料与设备第35-36页
        4.2.1 材料第35-36页
        4.2.2 仪器设备第36页
    4.3 实验方法第36-37页
        4.3.1 金纳米棒(AuNR)合成第36页
        4.3.2 金纳米棒的表面核酸修饰第36页
        4.3.3 SBS金纳米棒二聚体的制备第36页
        4.3.4 银包金纳米棒二聚体的合成第36-37页
        4.3.5 多巴胺的检测第37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37-43页
        4.4.1 实验原理第37页
        4.4.2 强拉曼活性银包金纳米棒二聚体的制备第37-40页
        4.4.3 基于银包金纳米棒二聚体检测多巴胺第40-43页
        4.4.4 检测多巴胺的特异性实验第43页
    4.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五章 基于手性银包金纳米棒二聚体的前列腺表面抗原超灵敏检测第44-53页
    5.1 前言第44页
    5.2 材料与设备第44-45页
        5.2.1 材料第44页
        5.2.2 设备第44-45页
    5.3 实验方法第45-46页
        5.3.1 金纳米棒(AuNR)的合成第45页
        5.3.2 金纳米棒侧面DNA修饰第45页
        5.3.3 侧面-侧面金纳米棒二聚体的组装及银包金纳米棒二聚体的合成第45页
        5.3.4 PSA的检测第45-46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46-52页
        5.4.1 实验原理第46页
        5.4.2 金纳米棒二聚体的表征及DNA的修饰第46-47页
        5.4.3 优化银包金纳米棒二聚体的银壳厚度第47-49页
        5.4.4 PSA的检测第49-51页
        5.4.5 特异性实验第51页
        5.4.6 实际样品检测第51-52页
    5.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53-54页
本论文创新点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8页
致谢第68-69页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早期及晚期三阴性乳腺癌化疗疗效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下一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的胰腺癌易感位点及易感基因的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