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巢老人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研究--以南京市C社区为例
|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3页 |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 (一) 对空巢老人形成原因的研究 | 第13页 |
| (二) 对空巢老年人生活状况的研究 | 第13-14页 |
| (三) 对空巢老人孤独感的研究 | 第14-16页 |
| (四) 对空巢老人社会支持及对策研究 | 第16-17页 |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9页 |
| (一)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 (二)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 第19-25页 |
| 一、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 (一) 空巢老人 | 第19-20页 |
| (二) 孤独感 | 第20-21页 |
| 二、理论依据 | 第21-25页 |
| (一) 社会支持理论 | 第21-23页 |
| (二)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C社区空巢老人的孤独感分析 | 第25-32页 |
| 一、空巢老人的孤独感现状 | 第25-28页 |
| (一) 人口学特征 | 第25-26页 |
| (二) 空巢老人的孤独感情况分析 | 第26-27页 |
| (三) 空巢老人孤独感的心理状态 | 第27-28页 |
| 二、空巢老人孤独感的形成原因 | 第28-32页 |
| (一) 婚姻因素 | 第28-29页 |
| (二) 健康因素 | 第29-30页 |
| (三) 自身观念 | 第30页 |
| (四) 子女陪伴较少 | 第30-31页 |
| (五) 社会参与度低 | 第31页 |
| (六) 闲暇活动形式内容单一 | 第31-32页 |
| 第四章 C社区空巢老人孤寂排解的社会支持现状 | 第32-43页 |
| 一、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来源 | 第32-33页 |
| 二、空巢老人孤寂排解的社会支持总体水平 | 第33-34页 |
| 三、空巢老人孤寂排解的正式支持具体情况 | 第34-36页 |
| (一) 政府支持 | 第34-35页 |
| (二) 社区支持 | 第35-36页 |
| (三) 正式组织支持 | 第36页 |
| 四、空巢老人孤寂排解的非正式支持情况 | 第36-39页 |
| (一) 配偶支持 | 第37页 |
| (二) 亲子支持 | 第37-38页 |
| (三) 亲友支持 | 第38-39页 |
| (四) 邻里支持 | 第39页 |
| 五、空巢老人孤寂排解的社会支持中存在的问题 | 第39-43页 |
| (一) 空巢老人孤寂排解的正式支持中存在的问题 | 第39-41页 |
| (二) 空巢老人孤寂排解的非正式支持中存在的问题 | 第41-43页 |
| 第五章 对空巢老人孤寂排解的社会支持的介入 | 第43-51页 |
| 一、社会工作介入路径分析 | 第43-44页 |
| 二、社会工作介入具体方法 | 第44-51页 |
| (一) 宏观社会工作 | 第44-47页 |
| (二) 微观社会工作 | 第47-51页 |
| 结语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 附录 | 第57-63页 |
| 致谢 | 第63-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