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9-21页 |
1.1 水体重金属污染的现状、来源和危害 | 第9-10页 |
1.1.1 水体重金属的污染现状 | 第9页 |
1.1.2 水体重金属的来源 | 第9页 |
1.1.3 水体重金属Cd和Cr的来源及其危害 | 第9-10页 |
1.2 水体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方法 | 第10-13页 |
1.2.1 化学沉淀法 | 第10-11页 |
1.2.2 离子交换法 | 第11-12页 |
1.2.3 生物治理法 | 第12页 |
1.2.4 吸附法 | 第12-13页 |
1.3 常见的镉离子和铬离子吸附材料 | 第13-15页 |
1.3.1 Cd吸附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Cr吸附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钛酸盐纳米材料的合成和应用 | 第15-18页 |
1.4.1 钛酸盐纳米材料的结构 | 第15-16页 |
1.4.2 钛酸盐纳米管的制备方法 | 第16-17页 |
1.4.3 钛酸盐纳米管的形成机理 | 第17-18页 |
1.4.4 氨基改性钛酸盐纳米管的研究进展 | 第18页 |
1.5 论文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18-21页 |
1.5.1 选题依据 | 第18-19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5.3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2 试验试剂与仪器 | 第21-23页 |
2.1 实验试剂 | 第21-22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3 温度对合成钛酸盐纳米材料的影响及其对水中Cd(Ⅱ)的去除效果 | 第23-38页 |
3.1 钛酸盐纳米材料的制备 | 第23页 |
3.2 钛酸盐纳米管的表征 | 第23-24页 |
3.3 钛酸盐纳米材料对Cd(Ⅱ)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 第24-25页 |
3.3.1 吸附试验 | 第24页 |
3.3.2 TNs-150的解吸附试验 | 第24-25页 |
3.3.3 TNs-150的再生及循环吸附试验 | 第25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25-37页 |
3.4.1 材料的表征 | 第25-28页 |
(1) TiO_2原料的表征 | 第25页 |
(2) TNs的TEM分析 | 第25-26页 |
(3) TNs的XRD分析 | 第26-27页 |
(4) BET分析 | 第27-28页 |
3.4.2 TNs对Cd(Ⅱ)的吸附试验 | 第28-33页 |
(1) 4种材料吸附效果对比 | 第28-29页 |
(2) 初始pH对Cd(Ⅱ)吸附的影响 | 第29-30页 |
(3) TNs-150投加量对Cd(Ⅱ)吸附的影响 | 第30-31页 |
(4) 吸附动力学 | 第31-32页 |
(5) 等温吸附 | 第32-33页 |
3.4.3 解吸附试验 | 第33-34页 |
3.4.4 再生及循环吸附研究 | 第34-35页 |
3.4.5 吸附机理 | 第35-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4 改性钛酸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去除水体Cr (Ⅵ)的性能研究 | 第38-55页 |
4.1 氨基改性钛酸纳米管的制备 | 第38-39页 |
4.1.1 钛酸纳米管的制备 | 第38-39页 |
4.1.2 氨基改性钛酸纳米管的制备 | 第39页 |
4.2 表征 | 第39页 |
4.3 氨基改性钛酸纳米管对Cr (Ⅵ)的吸附性能研究 | 第39-41页 |
4.3.1 吸附试验 | 第39-40页 |
4.3.2 TNTs-NH_2的解吸附和循环利用 | 第40-41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41-54页 |
4.4.1 材料的表征 | 第41-44页 |
(1) APTMS用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2) TEM分析 | 第42-43页 |
(3) XRD分析 | 第43页 |
(4) 红外分析 | 第43-44页 |
4.4.2 TNTs-NH_2和HTNTs对Cr(Ⅵ)的吸附试验 | 第44-51页 |
(1) 初始pH的影响 | 第44-47页 |
(2) 吸附动力学 | 第47-48页 |
(3) 等温吸附 | 第48-50页 |
(4) 离子强度的影响 | 第50-51页 |
4.4.3 TNTs-NH_2的解吸附和循环利用 | 第51-52页 |
4.4.4 吸附机理 | 第52-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5.1 结论 | 第55页 |
5.2 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附录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