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综合运输论文--索道运输论文

架空吊运索道作业过程的振动建模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1 引言第12-2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2 悬索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1.2.1 悬索静力学理论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悬索振动力学研究现状第14-17页
        1.2.3 存在的问题第17页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1.4 主要研究方法第18-20页
        1.4.1 工程模型简化第18页
        1.4.2 数学建模与求解第18页
        1.4.3 工程案例仿真分析第18-20页
2 多跨索道设计计算中的最大跨替代法第20-39页
    2.1 单跨悬索设计理论第20-23页
        2.1.1 承载索悬链线理论第20-22页
        2.1.2 承载索抛物线理论第22-23页
    2.2 按鞍座形式分类的多跨索道第23-24页
    2.3 多跨索道最大跨替代法的判定第24-34页
        2.3.1 传统静力设计中的设计跨判定第24-26页
        2.3.2 无荷多跨索道系统数学模型第26-27页
        2.3.3 有荷多跨索道系统数学模型第27-28页
        2.3.4 多跨状态协调方程第28页
        2.3.5 单荷多跨索道拉力分析第28-32页
        2.3.6 单荷多跨索道支座窜移下拉力分析第32-34页
    2.4 单荷多跨悬索动力学分析中最大跨替代法第34-38页
        2.4.1 动力学分析中最大跨替代法第34-35页
        2.4.2 静力学设计中的悬索力与跨距的关系对动力学的影响第35-37页
        2.4.3 考虑支座窜移的最大跨振动模型第37-38页
    2.5 小结第38-39页
3 悬索自动卸载作业过程的横向振动分析第39-46页
    3.1 基于弦振动的悬索横向振动理论第39-42页
        3.1.1 振动微分方程第39-40页
        3.1.2 横向振动方程解第40-42页
    3.2 单跨悬索自动卸载时承载索横向振动案例分析第42-43页
        3.2.1 案例参数条件第42页
        3.2.2 单跨悬索自动卸载简化模型第42-43页
    3.3 单跨悬索自动卸载时承载索横向振动分析第43-45页
        3.3.1 悬索自动卸载主振动规律第43-44页
        3.3.2 悬索自动卸载横向自由振动规律第44-45页
    3.4 小结第45-46页
4 架空吊运索道起吊作业过程振动分析第46-58页
    4.1 架空吊运索道起吊系统模型第46-48页
        4.1.1 索道起吊系统简化模型第46页
        4.1.2 索道起吊过程典型工况第46-48页
    4.2 垂直起吊过程动力学建模与分析第48-53页
        4.2.1 垂直起吊过程系统简化模型第48页
        4.2.2 起吊过程振动微分方程的建立第48-49页
        4.2.3 振动微分方程的求解第49-51页
        4.2.4 方程参数及计算第51-52页
        4.2.5 垂直起吊过程振动特性分析第52-53页
    4.3 单摆起吊过程振动控制方程第53-57页
        4.3.1 单摆起吊过程系统简化模型第53-54页
        4.3.2 振动微分方程的建立第54页
        4.3.3 振动微分方程的求解第54-56页
        4.3.4 起吊过程振动特性分析第56-57页
    4.4 小结第57-58页
5 架空吊运索道载运作业过程耦合振动建模与分析第58-65页
    5.1 轴向拉力对承载索的影响第58-59页
    5.2 单跨索道在集中动荷载下索道耦合振动分析第59-62页
        5.2.1 基于欧拉梁假设的索道简化模型第59-60页
        5.2.2 耦合振动方程建立及求解第60-62页
    5.3 工程实例的数值仿真分析第62-64页
        5.3.1 实例参数第62页
        5.3.2 承载索动态响应分析第62-63页
        5.3.3 吊重动态响应分析第63-64页
    5.4 小结第64-65页
6 可窜移悬索振动模型设想与讨论第65-70页
    6.1 悬索微元分析第65-66页
    6.2 可窜移悬索模型设想第66-68页
    6.3 可窜移悬索需考虑的因素第68页
        6.3.1 支座窜动时的运动分类第68页
        6.3.2 支座窜动产生的轴向拉力第68页
    6.4 方程建立方法第68-69页
    6.5 小结第69-70页
7 总结与展望第70-72页
    7.1 总结第70-71页
    7.2 论文创新之处第71页
    7.3 展望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7页
附录 方程的推导第77-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福建茶诗中的地域茶风与品饮艺术研究
下一篇: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会计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