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回归水利用量的计算方法和灌溉利用模式研究
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灌区的基本情况和灌溉系统概化 | 第19-27页 |
2.1 自然地理状况 | 第19-20页 |
2.2 经济社会状况 | 第20页 |
2.3 灌区运行管理 | 第20页 |
2.4 灌区骨干水利工程状况 | 第20-22页 |
2.5 水资源量分析 | 第22页 |
2.6 杨溪灌区灌溉系统特点 | 第22-23页 |
2.7 杨溪灌区灌溉系统的概化 | 第23-26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灌区回归水利用量的计算方法研究 | 第27-42页 |
3.1 灌区水量平衡分析 | 第27-31页 |
3.2 灌区毛灌溉用水量分析 | 第31-34页 |
3.3 基于彭曼公式的灌区需水量分析 | 第34-37页 |
3.4 有效降雨量的估算 | 第37-39页 |
3.5 灌区回归水利用量计算方法 | 第39-40页 |
3.6 回归水利用量计算结果合理性分析 | 第40-41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回归水影响因素分析 | 第42-51页 |
4.1 回归水的影响因素 | 第42-47页 |
4.2 参数回归性分析 | 第47-5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回归水灌溉利用模式研究 | 第51-55页 |
5.1 田间工程 | 第51页 |
5.2 渠系工程 | 第51-52页 |
5.3 塘堰湿地 | 第52-53页 |
5.4 日常管理 | 第53-5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6.1 结论 | 第55-56页 |
6.2 建议与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录 | 第60-70页 |
作者简介 | 第70-71页 |
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结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