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局部形状描述和匹配选择的三维物体识别系统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5-23页
    1.1 研究背景第15-17页
    1.2 三维物体识别系统的研究现状第17-19页
        1.2.1 基于全局的三维物体识别算法第17-18页
        1.2.2 基于局部的三维物体识别算法第18-19页
        1.2.3 局部形状配准和匹配选择第19页
    1.3 三维物体识别系统的挑战第19-20页
    1.4 主要工作与内容组织第20-23页
第2章 局部形状描述第23-41页
    2.1 研究背景第23-24页
    2.2 相关工作第24-27页
        2.2.1 全局形状描述子第24页
        2.2.2 局部形状描述子第24-27页
    2.3 问题分析第27-28页
    2.4 构建几何中心签名描述子第28-33页
        2.4.1 局部参照系的建立第28-30页
        2.4.2 构建几何中心签名描述子第30-33页
    2.5 实验结果第33-40页
        2.5.1 性能评价指标与环境搭建第33-34页
        2.5.2 几何中心签名描述子的参数确定第34-35页
        2.5.3 几何中心签名描述子的鲁棒性第35-40页
    2.6 小结第40-41页
第3章 局部形状的配准第41-67页
    3.1 研究背景第41页
    3.2 相关工作第41-42页
        3.2.1 基于随机的形状配准第41-42页
        3.2.2 基于几何约束的形状配准第42页
        3.2.3 基于特征匹配的形状配准第42页
    3.3 问题分析第42-43页
    3.4 局部形状的配准第43-48页
        3.4.1 局部特征表示第44页
        3.4.2 生成变换矩阵候选项第44-45页
        3.4.3 增益形状配准第45-47页
        3.4.4 选择最佳变换矩阵第47-48页
    3.5 靠近边缘区域的形状配准第48-50页
    3.6 描述子图的建立与显著性提取第50-55页
        3.6.1 建立描述子图第50-53页
        3.6.2 使用描述子图来进行快速查找第53页
        3.6.3 使用描述子图来进行显著性分析第53-55页
    3.7 实验结果第55-66页
        3.7.1 实验环境第55-56页
        3.7.2 两帧配准第56-57页
        3.7.3 三维场景/模型重建第57-63页
        3.7.4 描述子图的有效性第63-66页
    3.8 小结第66-67页
第4章 匹配选择第67-89页
    4.1 研究背景第67-68页
    4.2 相关工作第68-69页
        4.2.1 基于局部的匹配选择算法第68-69页
        4.2.2 基于全局的匹配选择算法第69页
    4.3 问题分析第69-70页
    4.4 匹配兼容的度量第70-75页
        4.4.1 错误特征匹配的共性第70-71页
        4.4.2 正确特征匹配的共性第71-74页
        4.4.3 特征匹配候选的兼容性度量第74-75页
    4.5 辅助集投票算法第75-80页
        4.5.1 构建候选集和辅助集第75页
        4.5.2 辅助集投票算法第75-76页
        4.5.3 加速的辅助集投票算法第76-80页
    4.6 实验结果第80-87页
        4.6.1 实现细节第80页
        4.6.2 数据库第80-81页
        4.6.3 不同几何约束的筛选性能第81-82页
        4.6.4 调参实验第82-83页
        4.6.5 其他三种对比方法第83页
        4.6.6 对高斯噪声的鲁棒性第83-84页
        4.6.7 对点云密度变化的鲁棒性第84页
        4.6.8 对遮挡的鲁棒性第84-87页
        4.6.9 非常有挑战性的场景下的实验结果第87页
    4.7 小结第87-89页
第5章 三维物体识别系统第89-101页
    5.1 问题分析第89-90页
    5.2 三维物体识别系统设计第90-93页
        5.2.1 离线数据预处理第90-91页
        5.2.2 场景特征提取第91页
        5.2.3 生成特征匹配候选集和辅助集第91-92页
        5.2.4 特征匹配选择第92页
        5.2.5 物体候选的生成与验证第92-93页
    5.3 实验结果第93-99页
        5.3.1 显著性和预处理的有效性第93-94页
        5.3.2 物体识别的高效性第94-96页
        5.3.3 物体识别的鲁棒性第96-99页
    5.4 小结第99-101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101-107页
    6.1 论文总结第101-102页
    6.2 未来工作第102-107页
        6.2.1 是否采用局部参照系第102-103页
        6.2.2 使用局部特征还是全局特征第103-104页
        6.2.3 能否使用全局优化方法进行加速第104页
        6.2.4 如何与深度学习结合第104-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5页
致谢第115-117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17-119页
在读期间参与的学术活动第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自动分治的智能优化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下一篇:社区问答搜索中排序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