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刑事诉讼立案程序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刑事诉讼立案程序的基本理论 | 第9-16页 |
第一节 刑事诉讼立案程序概述 | 第9-12页 |
一、刑事诉讼立案程序的概念 | 第9-10页 |
二、刑事诉讼立案程序与相关概念辨析 | 第10-12页 |
第二节 刑事诉讼立案程序的性质与功能 | 第12-14页 |
一、刑事诉讼立案程序的性质 | 第12-13页 |
二、刑事诉讼立案程序的功能 | 第13-14页 |
第三节 研究刑事诉讼立案程序的意义 | 第14-16页 |
一、有利于完善刑事立案程序立法 | 第14页 |
二、有利于构建科学合理的侦查程序 | 第14-15页 |
三、有利于指导改进刑事立案工作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我国刑事立案程序的缺陷及原因 | 第16-23页 |
第一节 立案程序存在的立法缺陷 | 第16-18页 |
一、立案条件、标准不够合理 | 第16页 |
二、立案审查的性质不够明确 | 第16-17页 |
三、立案与后续侦查程序衔接不当 | 第17页 |
四、立案监督机制存在漏洞 | 第17-18页 |
第二节 立案程序存在的实践问题 | 第18-21页 |
一、立案程序常被虚置 | 第18-19页 |
二、行政干预难以排除 | 第19-20页 |
三、立案统计数据失实 | 第20-21页 |
第三节 立案程序存在缺陷的原因 | 第21-23页 |
一、观念方面的原因 | 第21页 |
二、制度方面的原因 | 第21-22页 |
三、实际执行中的原因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域外刑事诉讼启动模式考证 | 第23-31页 |
第一节 英美法系国家的启动模式 | 第23-24页 |
一、英国 | 第23页 |
二、美国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大陆法系国家的启动模式 | 第24-27页 |
一、德国 | 第25页 |
二、法国 | 第25-26页 |
三、日本 | 第26页 |
四、前苏联 | 第26-27页 |
第三节 域外刑事诉讼启动模式评析 | 第27-31页 |
一、域外刑事诉讼启动模式的比较 | 第27页 |
二、域外刑事诉讼启动模式存异的原因 | 第27-29页 |
三、域外启动模式对我国立法完善的启示 | 第29-31页 |
第四章 我国刑事立案程序的完善 | 第31-39页 |
第一节 完善刑事立案程序的必要性 | 第31-32页 |
一、法治原则的必然要求 | 第31页 |
二、中国国情的现实需要 | 第31-32页 |
三、实践检验有一定的成效 | 第32页 |
第二节 完善刑事诉讼立案程序的构想 | 第32-37页 |
一、对立案条件和标准进行立法完善 | 第32-33页 |
二、确保立案程序操作的独立性 | 第33-34页 |
三、建立初步调查与后续侦查的“二步式侦查”制度 | 第34-35页 |
四、细化初步调查与后续侦查的适用条件和手段 | 第35-36页 |
五、进一步增强检察监督职能 | 第36-37页 |
第三节 建立相应的配套机制 | 第37-39页 |
一、对现行撤案制度进行改革 | 第37页 |
二、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使用程序 | 第37-38页 |
三、构建刑事立案与移送处理的衔接机制 | 第38-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