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民事诉讼当庭宣判的一般考察 | 第12-25页 |
第一节 民事诉讼当庭宣判的概念 | 第12-17页 |
一、民事诉讼当庭宣判定义的学说论争 | 第12-15页 |
二、民事诉讼当庭宣判的界定 | 第15-17页 |
第二节 民事诉讼当庭宣判的价值分析 | 第17-21页 |
一、程序公正价值 | 第18-19页 |
二、程序安定价值 | 第19-20页 |
三、司法效率价值 | 第20-21页 |
第三节 我国民事诉讼当庭宣判的历史演进 | 第21-25页 |
一、我国古代的宣判制度 | 第21-22页 |
二、清末、民国时期的民事诉讼当庭宣判 | 第22-23页 |
三、新民主主义政权的民事诉讼当庭宣判 | 第23页 |
四、新中国成立后的民事诉讼当庭宣判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我国民事诉讼当庭宣判存在的问题、弊端及成因 | 第25-40页 |
第一节 民事诉讼当庭宣判存在的问题 | 第25-32页 |
一、民事诉讼当庭宣判的立法缺失 | 第25-28页 |
二、民事诉讼当庭宣判的实践困境 | 第28-32页 |
第二节 民事诉讼当庭宣判现状的弊端分析 | 第32-35页 |
一、淡化庭审效果 | 第32-33页 |
二、增加诉讼成本 | 第33-34页 |
三、损害司法权威 | 第34-35页 |
四、有碍法官职业化推进 | 第35页 |
第三节 民事诉讼当庭宣判之问题的原因剖析 | 第35-40页 |
一、制度立法粗疏化 | 第35-36页 |
二、集中审理形式化 | 第36页 |
三、辩论原则空洞化 | 第36-37页 |
四、直接言词原则表面化 | 第37-38页 |
五、法官审判的非独立性 | 第38-39页 |
六、调、判孰优存在冲突 | 第39-40页 |
第三章 域外民事诉讼当庭宣判的考证与启示 | 第40-52页 |
第一节 英美法系国家与地区的民事诉讼当庭宣判 | 第40-43页 |
一、英国对当庭宣判的规定 | 第40-41页 |
二、美国对当庭宣判的规定 | 第41-42页 |
三、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对当庭宣判的规定 | 第42-43页 |
第二节 大陆法系国家与地区的民事诉讼当庭宣判 | 第43-46页 |
一、法国对当庭宣判的规定 | 第43-44页 |
二、德国对当庭宣判的规定 | 第44-45页 |
三、俄罗斯对当庭宣判的规定 | 第45-46页 |
四、我国台湾地区对当庭宣判的规定 | 第46页 |
第三节 两大法系民事诉讼当庭宣判的比较分析与启示 | 第46-52页 |
一、两大法系民事诉讼当庭宣判的比较分析 | 第47-49页 |
二、两大法系民事诉讼当庭宣判对我国的启示 | 第49-52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民事诉讼当庭宣判之制度设计 | 第52-73页 |
第一节 细化民事诉讼当庭宣判的立法 | 第52-61页 |
一、民事诉讼当庭宣判的基本条件 | 第52-53页 |
二、民事诉讼当庭宣判的适用范围与例外 | 第53-56页 |
三、民事诉讼当庭宣判的方式 | 第56-60页 |
四、民事诉讼当庭宣判的效力 | 第60-61页 |
第二节 各审级程序下的民事诉讼当庭宣判 | 第61-68页 |
一、民事诉讼一审程序的当庭宣判 | 第61-65页 |
二、民事诉讼二审程序的当庭宣判 | 第65-67页 |
三、民事诉讼再审程序的当庭宣判 | 第67-68页 |
第三节 民事诉讼当庭宣判的保障制度 | 第68-73页 |
一、充实审前准备程序 | 第68-69页 |
二、确立约束性辩论原则 | 第69-70页 |
三、合理扩大合议庭的权限 | 第70-71页 |
四、引入当庭宣判监督机制 | 第71-73页 |
结语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后记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