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井和蓄洪入灌对坎儿井集水能力的影响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9页 |
| 1.2.1 国内外坎儿井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 1.2.2 国内外回灌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 1.3 选题背景 | 第19-20页 |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0-21页 |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理论知识 | 第23-29页 |
| 2.1 有限元软件简介 | 第23-24页 |
| 2.2 ADINA温度模块计算原理 | 第24-28页 |
| 2.3 非饱和渗流原理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抽水井不同布设位置对坎儿井集水能力的影响 | 第29-45页 |
| 3.1 吐鲁番地区地形介绍 | 第29页 |
| 3.2 模型简介 | 第29-31页 |
| 3.3 正常情况下的坎儿井集水 | 第31-34页 |
| 3.4 抽水井布置在坎儿井端部上游区域 | 第34-37页 |
| 3.5 抽水井布置在坎儿井暗渠区域 | 第37-39页 |
| 3.6 坎儿井地下水位变化规律 | 第39-43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 第四章 蓄洪入灌对地下水位的影响 | 第45-59页 |
| 4.1 蓄洪入灌的客观条件 | 第45-47页 |
| 4.2 山前暴雨洪水特性 | 第47-48页 |
| 4.3 蓄洪入灌的方案简介 | 第48-50页 |
| 4.4 蓄洪入灌的结果分析 | 第50-55页 |
| 4.4.1 理论分析蓄洪入灌效果 | 第50-51页 |
| 4.4.2 数值模拟蓄洪入灌效果 | 第51-55页 |
| 4.5 地下水位变化对坎儿井集水能力的影响 | 第55-57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 5.1 结论 | 第59-60页 |
| 5.2 展望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 附录 | 第64-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作者简介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