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传动系统论文--机械传动论文--离合器论文

基于SEMG的汽车离合踏板操纵作业强度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3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5-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0页
        1.2.1 操纵作业负荷产生机理研究方面第16-17页
        1.2.2 汽车离合踏板装置研究方面第17-18页
        1.2.3 作业负荷测评方法研究方面第18-20页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0-21页
    1.4 论文的组织框架第21-22页
    1.5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二章 操纵作业负荷影响因素分析第23-31页
    2.1 人体尺寸基本参数第23-24页
    2.2 操纵特征参量第24-27页
        2.2.1 操纵作业姿态第24-27页
        2.2.2 操纵力反馈第27页
    2.3 操纵过程生理信号特征参数选取第27-30页
        2.3.1 肌肉疲劳第28-29页
        2.3.2 肌肉生理信号特征参数第29页
        2.3.3 肌肉生理信号处理与分析第29-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实验平台设计及实验规划第31-45页
    3.1 驾驶实验平台第31-34页
    3.2 实验方案设计第34-35页
        3.2.1 实验对象第34页
        3.2.2 实验环境与设备第34-35页
    3.3 实验设计与实验过程第35-37页
        3.3.1 实验动作第35-36页
        3.3.2 肌肉选择与电极佩戴位置第36页
        3.3.3 实验过程第36-37页
    3.4 实验结果第37-42页
        3.4.1 踏板操纵力第37-38页
        3.4.2 人体表面肌电信号采集第38-41页
        3.4.3 人体表面肌电信号分析第41-42页
    3.5 本章小结第42-45页
第四章 基于SEMG的操纵作业负荷等级划分第45-53页
    4.1 模糊聚类理论概述第45页
    4.2 模糊聚类分析步骤第45-47页
    4.3 离合踏板操纵作业强度模糊聚类分析第47-50页
        4.3.1 确定特征集参数第47-49页
        4.3.2 模糊聚类分析第49-50页
    4.4 本章小结第50-53页
第五章 离合踏板操纵特征参量与作业强度映射关系研究第53-61页
    5.1 RBF神经网络第53-54页
    5.2 基于正则化RBF网络的映射模型构建第54-55页
    5.3 正则化RBF网络预测与检验第55-58页
    5.4 讨论第58-60页
    5.5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1-65页
    6.1 全文总结第61-62页
    6.2 论文展望第62-65页
参考文献第65-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71-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Kitting物料配送模式在机械装配车间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再制造发动机装配质量控制方法及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