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2页 |
ABSTRACT | 第12-15页 |
符号及缩略语 | 第17-19页 |
前言 | 第19-2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20-54页 |
1 泰乐菌素 | 第20-26页 |
1.1 抗菌机理及抗菌活性 | 第20-22页 |
1.2 药动学 | 第22-23页 |
1.3 残留 | 第23-24页 |
1.4 毒理学 | 第24页 |
1.5 衍生化 | 第24-25页 |
1.6 临床应用 | 第25-26页 |
1.7 药物相互作用 | 第26页 |
2 口服生物利用度 | 第26-29页 |
2.1 药物 | 第27-28页 |
2.2 食物 | 第28页 |
2.3 生理因素 | 第28页 |
2.4 首过效应 | 第28-29页 |
3 首过效应 | 第29-42页 |
3.1 研究现状 | 第29-30页 |
3.2 肝肠首过效应的定量评价 | 第30-31页 |
3.3 代谢消除 | 第31-33页 |
3.4 口服吸收与外排 | 第33-37页 |
3.5 CYP450和ABC转运蛋白影响 | 第37-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54页 |
第二章 酒石酸泰乐菌素在肉鸡体内生物利用度测定 | 第54-70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4-59页 |
1.1 材料 | 第54-56页 |
1.2 HPLC方法 | 第56-59页 |
1.3 生物利用度 | 第59页 |
1.4 数据处理 | 第59页 |
2 结果 | 第59-66页 |
2.1 方法的专属性 | 第59-61页 |
2.2 标准曲线方程及最低检测限、最低定量限 | 第61-63页 |
2.3 准确度、精密度和提取回收率 | 第63-64页 |
2.4 泰乐菌素在AA肉鸡体内的药时曲线 | 第64-65页 |
2.5 泰乐菌素在AA肉鸡体内的药动学参数 | 第65-66页 |
3 讨论 | 第66-68页 |
3.1 泰乐菌素检测方法 | 第66页 |
3.2 口服生物利用度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第三章 酒石酸泰乐菌素在肉鸡体内肝肠首过效应的定量评价 | 第70-78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70-73页 |
1.1 主要药物和试剂 | 第70-71页 |
1.2 主要试验仪器 | 第71页 |
1.3 药物配制 | 第71页 |
1.4 试验动物 | 第71页 |
1.5 给药方案与血样的采集 | 第71-72页 |
1.6 血浆样品前处理 | 第72页 |
1.7 色谱工作条件 | 第72页 |
1.8 数据处理 | 第72-73页 |
2 结果 | 第73-74页 |
2.1 酒石酸泰乐菌素在AA肉鸡体内的药时曲线 | 第73页 |
2.2 酒石酸泰乐菌素在AA肉鸡体内的药动学特征 | 第73-74页 |
3 讨论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第四章 酒石酸泰乐菌素在肠道中吸收转运的研究 | 第78-10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9-85页 |
1.1 材料 | 第79-80页 |
1.2 Caco-2细胞模型考察 | 第80-82页 |
1.3 酒石酸泰乐菌素在Caco-2细胞转运特点研究 | 第82-84页 |
1.4 肠道灌流法研究酒石酸泰乐菌素在肉鸡肠道吸收转运特点 | 第84页 |
1.5 酒石酸泰乐菌素样品处理与检测分析 | 第84-85页 |
1.6 数据计算分析 | 第85页 |
2 结果 | 第85-93页 |
2.1 Caco-2细胞模型考察 | 第85-90页 |
2.2 酒石酸泰乐菌素在Caco-2细胞转运特点研究 | 第90-92页 |
2.3 酒石酸泰乐菌素在肠道灌流中的吸收特点 | 第92-93页 |
3 讨论 | 第93-97页 |
3.1 Caco-2细胞模型考察 | 第93-94页 |
3.2 酒石酸泰乐菌素在Caco-2细胞转运 | 第94-95页 |
3.3 酒石酸泰乐菌素在肠道灌流中的吸收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2页 |
第五章 酒石酸泰乐菌素在肝细胞中代谢消除的研究 | 第102-11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02-106页 |
1.1 试验动物 | 第102-103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103页 |
1.3 主要器材 | 第103页 |
1.4 鸡肝原代细胞分离培养 | 第103-104页 |
1.5 酒石酸泰乐菌素代谢消除特点的体外研究 | 第104-105页 |
1.6 样品处理与分析 | 第105-106页 |
1.7 数据处理 | 第106页 |
2 结果 | 第106-109页 |
2.1 酒石酸泰乐菌素体外代谢过程中肝细胞中含量 | 第106页 |
2.2 酒石酸泰乐菌素孵育时间的选择 | 第106-107页 |
2.3 肝细胞接种密度的影响 | 第107页 |
2.4 酒石酸泰乐菌素不同浓度的影响 | 第107-108页 |
2.5 CYP1A和CYP3A对酒石酸泰乐菌素消除的影响 | 第108-109页 |
3 讨论 | 第109-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4页 |
第六章 酒石酸泰乐菌素对肝脏和肠细胞中CYP1A、CYP3A和P-gp表达的影响 | 第114-132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115-120页 |
1.1 药物与试剂 | 第115-116页 |
1.2 器材 | 第116页 |
1.3 肝原代细胞培养与给药方案 | 第116页 |
1.4 Caco-2细胞培养与给药方案 | 第116-117页 |
1.5 试验动物与给药方案 | 第117页 |
1.6 RNA的提取与Real-time PCR分析 | 第117-119页 |
1.7 蛋白的提取与Western-blot分析 | 第119页 |
1.8 数据处理 | 第119-120页 |
2 结果 | 第120-127页 |
2.1 酒石酸泰乐菌素对肝原代细胞内CYPIA和CYP3A表达的影响 | 第120-123页 |
2.2 酒石酸泰乐菌素对P-gp在Caco-2细胞表达的影响 | 第123-125页 |
2.3 酒石酸泰乐菌素对CYP1A、3A和P-gp在鸡体内的影响 | 第125-127页 |
3 讨论 | 第127-129页 |
3.1 酒石酸泰乐菌素对CYP1A和CYP3A表达的影响 | 第127-128页 |
3.2 酒石酸泰乐菌素对P-gp表达的影响 | 第128-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32页 |
第七章 提高泰乐菌素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的探讨 | 第132-148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133-136页 |
1.1 试验动物 | 第133页 |
1.2 药品与试剂 | 第133页 |
1.3 主要仪器 | 第133页 |
1.4 主要工作液配制 | 第133-134页 |
1.5 给药方案与血样采集 | 第134-135页 |
1.6 血浆样品前处理 | 第135页 |
1.7 HPLC条件 | 第135-136页 |
1.8 数据处理 | 第13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36-141页 |
2.1 成盐形式考察结果 | 第136-138页 |
2.2 结构改良考察结果 | 第138-139页 |
2.3 抑制首过效应结果考察 | 第139-141页 |
3 讨论 | 第141-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48页 |
全文结论 | 第148-150页 |
创新点 | 第150-152页 |
展望 | 第152-154页 |
致谢 | 第154-15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