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11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16页 |
(一) 典型案例 | 第11-14页 |
1. 案情简介 | 第11-13页 |
2. 同类案件的不同判决结果 | 第13-14页 |
(二) 引发的问题 | 第14-16页 |
1. 构成犯罪环节的认定 | 第15页 |
2. 罪数的认定 | 第15页 |
3. 盗窃数额的认定 | 第15-16页 |
二、质押汽车骗取借款后将车盗回案件的不同观点 | 第16-19页 |
(一) 不构成犯罪的观点及理由 | 第16页 |
1. 质押汽车骗取借款行为系民事行为 | 第16页 |
2. 将车盗回行为不构成犯罪 | 第16页 |
(二) 认定为诈骗罪与盗窃罪择一重处理的观点及理由 | 第16-17页 |
1. 质押汽车骗取借款行为构成诈骗罪 | 第16-17页 |
2. 将车盗回行为构成盗窃罪 | 第17页 |
3. 二行为间是牵连关系 | 第17页 |
(三) 认定为诈骗罪的观点及理由 | 第17-18页 |
1. 从主观方面分析 | 第18页 |
2. 从客观方面分析 | 第18页 |
(四) 认定为盗窃罪的观点及理由 | 第18-19页 |
1. 质押汽车骗取借款行为是民事行为 | 第18-19页 |
2. 将车盗回行为是单独的犯罪行为 | 第19页 |
(五) 认定为盗窃罪与诈骗罪并罚的观点及理由 | 第19页 |
三、质押汽车骗取借款后将车盗回案件理论问题分析 | 第19-23页 |
(一) 财产犯罪法益的理解 | 第19-20页 |
(二) 罪数认定标准 | 第20-22页 |
(三) 盗窃罪非法占有目的的内涵 | 第22-23页 |
四、质押汽车骗取借款后将车盗回案件司法实践问题分析 | 第23-26页 |
(一) 实践中的行为定性分析 | 第23-25页 |
1. 质押汽车骗取借款行为系民事行为 | 第23页 |
2. 质押汽车骗取借款行为不构成诈骗罪 | 第23-24页 |
3. 将车盗回行为构成盗窃罪 | 第24页 |
4. 盗窃数额以借款数额认定 | 第24-25页 |
(二) 实践中盗回汽车后向质权人索赔情形的处理 | 第25-26页 |
1. 案例 | 第25-26页 |
2. 行为成立盗窃罪和诈骗罪的牵连犯,应从一重处罚 | 第26页 |
结论 | 第26-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1页 |
致谢 | 第31-32页 |
研究生履历 | 第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