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追寻:协商民主中的公共理性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8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三、问题的提出与结构框架 | 第13-15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13-14页 |
2. 结构框架 | 第14-15页 |
四、可能的创新与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1. 可能的创新 | 第1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第一章 协商民主理论 | 第18-28页 |
第一节 协商民主的概念界定 | 第18-21页 |
一、作为一种政府形式的协商民主 | 第18-19页 |
二、作为一种治理机制的协商民主 | 第19页 |
三、作为一种民主政治形态的协商民主 | 第19-20页 |
四、作为一种决策机制的协商民主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协商民主的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一、自由主义 | 第21-22页 |
二、共和主义 | 第22-23页 |
三、批判理论 | 第23-24页 |
第三节 与协商民主相关的概念 | 第24-28页 |
一、协商 | 第24-25页 |
二、合法性 | 第25页 |
三、共识 | 第25-28页 |
第二章 公共理性 | 第28-39页 |
第一节 理性 | 第28-30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28-29页 |
二、理性与民主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公共理性 | 第30-39页 |
一、概念演进 | 第30-33页 |
二、罗尔斯的公共理性 | 第33-36页 |
三、公共理性的发展:从公共性到多元性 | 第36-39页 |
第三章 协商民主中的公共理性 | 第39-52页 |
第一节 协商理论模型 | 第39-41页 |
一、系统理论模型 | 第39-40页 |
二、协商理论模型 | 第40-41页 |
第二节 协商开始中的公共理性 | 第41-44页 |
一、作为输入的需求 | 第41-42页 |
二、作为输入的支持 | 第42-43页 |
三、协商开始中的公共理性 | 第43-44页 |
第三节 协商过程中的公共理性 | 第44-48页 |
一、作为“黑箱”的协商过程 | 第44-45页 |
二、协商过程如何运转 | 第45-47页 |
三、协商过程中的公共理性 | 第47-48页 |
第四节 协商结果中的公共理性 | 第48-52页 |
一、作为输出的协商结果 | 第48页 |
二、基于合理多元主义的重叠共识 | 第48-49页 |
三、协商结果中的公共理性 | 第49-52页 |
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