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11页 |
摘要 | 第11-13页 |
Abstract | 第13-15页 |
1 绪论 | 第23-3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23-26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6-28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26-27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27-28页 |
1.3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第28-31页 |
1.3.1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28-3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第31-33页 |
1.5 数据来源与介绍 | 第33-34页 |
1.5.1 数据来源与识别 | 第33-34页 |
1.5.2 数据基本信息 | 第34页 |
1.6 内容结构安排 | 第34-36页 |
1.7 创新与不足 | 第36-39页 |
1.7.1 创新之处 | 第36-37页 |
1.7.2 研究的不足 | 第37-39页 |
2 文献回顾与分析框架 | 第39-61页 |
2.1 农户行为理论 | 第39-43页 |
2.1.1 理性小农 | 第39-40页 |
2.1.2 生存小农 | 第40-41页 |
2.1.3 剥削小农 | 第41-42页 |
2.1.4 综合小农 | 第42-43页 |
2.1.5 农户行为理论评述 | 第43页 |
2.2 非农就业相关理论 | 第43-47页 |
2.2.1 “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模型 | 第44-45页 |
2.2.2 “哈里森-托达罗”模型 | 第45-46页 |
2.2.3 新迁移经济学理论 | 第46-47页 |
2.2.4 非农就业理论评述 | 第47页 |
2.3 农地与农地流转相关理论 | 第47-54页 |
2.3.1 地租理论 | 第48-49页 |
2.3.2 产权理论 | 第49-51页 |
2.3.3 制度变迁理论 | 第51-52页 |
2.3.4 规模经营理论 | 第52-53页 |
2.3.5 农地理论评述 | 第53-54页 |
2.4 相关文献综述 | 第54-58页 |
2.4.1 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的影响 | 第54-55页 |
2.4.2 非农就业对农业生产性投资的影响 | 第55-56页 |
2.4.3 非农就业对留守人员劳动供给的影响 | 第56-57页 |
2.4.4 非农就业和农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 | 第57-58页 |
2.5 分析框架 | 第58-5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3 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研究 | 第61-83页 |
3.1 引言与文献综述 | 第61-64页 |
3.2 理论分析框架 | 第64-68页 |
3.3 变量设置与模型选择 | 第68-71页 |
3.3.1 变量设置与说明 | 第68-70页 |
3.3.2 模型选择 | 第70-71页 |
3.4 基本结果 | 第71-74页 |
3.4.1 描述性分析 | 第71-72页 |
3.4.2 基准模型 | 第72-74页 |
3.5 稳健性检验 | 第74-81页 |
3.5.1 代理变量回归 | 第74-76页 |
3.5.2 其他稳健性检验 | 第76-77页 |
3.5.3 工具变量法 | 第77-79页 |
3.5.4 进一步讨论 | 第79-8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4 非农就业、农地流转与农业生产性投资变化 | 第83-109页 |
4.1 引言及文献综述 | 第83-86页 |
4.2 机理分析 | 第86-91页 |
4.3 变量设置 | 第91-94页 |
4.3.1 变量设置与说明 | 第91-94页 |
4.4 农业生产投资基本分析 | 第94-100页 |
4.4.1 农业投资描述性分析 | 第94-96页 |
4.4.2 农业生产投资基准回归 | 第96-99页 |
4.4.3 分地区回归 | 第99-100页 |
4.5 非农就业对农业生产投资影响的稳健性检验 | 第100-104页 |
4.5.1 替代变量回归 | 第100-102页 |
4.5.2 工具变量回归 | 第102-104页 |
4.6 农地流转的中介效应分析 | 第104-10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5 非农就业、农地流转与留守人员农业劳动供给变化 | 第109-141页 |
5.1 引言及文献综述 | 第109-112页 |
5.2 理论与机理分析 | 第112-114页 |
5.3 数据来源与变量设置 | 第114-119页 |
5.3.1 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114-115页 |
5.3.2 变量设置与说明 | 第115-119页 |
5.4 计量结果与分析 | 第119-130页 |
5.4.1 描述性证据 | 第119-122页 |
5.4.2 农业劳动供给基本模型 | 第122-125页 |
5.4.3 老年群体分析 | 第125-127页 |
5.4.4 性别差异分析 | 第127-128页 |
5.4.5 区域差异分析 | 第128-130页 |
5.5 稳健性检验 | 第130-136页 |
5.5.1 工具变量法 | 第130-134页 |
5.5.2 PSM模型 | 第134-136页 |
5.6 农地流转的中介效应 | 第136-139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39-141页 |
6 非农就业、农地流转与农业生产效率变化 | 第141-165页 |
6.1 问题的提出 | 第141-142页 |
6.2 文献回顾与评述 | 第142-146页 |
6.3 理论与机理分析 | 第146-151页 |
6.4 变量与模型 | 第151-154页 |
6.4.1 变量设置与说明 | 第151-154页 |
6.4.2 模型选择 | 第154页 |
6.5 计量结果与分析 | 第154-160页 |
6.5.1 描述性分析 | 第154-155页 |
6.5.2 基准回归 | 第155-158页 |
6.5.3 分样本回归 | 第158-159页 |
6.5.4 区域差异分析 | 第159-160页 |
6.6 联立方程模型 | 第160-164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164-165页 |
7 结论与启示 | 第165-175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165-170页 |
7.2 政策启示 | 第170-175页 |
参考文献 | 第175-201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201-2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