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本市场融资融券与内部人交易获利性的关系研究
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 第11-13页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1.3.1 融资融券 | 第13页 |
1.3.2 股票定价效率 | 第13-14页 |
1.3.3 内部人交易 | 第14-15页 |
1.4 我国融资融券现状 | 第15-18页 |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8页 |
1.6 研究框架及主要内容 | 第18-21页 |
2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第21-31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21-22页 |
2.1.1 有效资本市场假说 | 第21页 |
2.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1-22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22-30页 |
2.2.1 融资融券与资产定价效率相关研究 | 第22-26页 |
2.2.2 内部人交易超额收益相关研究 | 第26-30页 |
2.3 对以往研究的评述 | 第30-31页 |
3 假设提出和模型设置 | 第31-37页 |
3.1 融资融券对内部人交易获利性的影响机制 | 第31-32页 |
3.2 模型设置 | 第32-37页 |
3.2.1 模型设计 | 第32-33页 |
3.2.2 内部人交易获利性指标 | 第33-34页 |
3.2.3 控制变量 | 第34-37页 |
4 数据来源与描述 | 第37-47页 |
4.1 样本选取 | 第37页 |
4.2 数据描述 | 第37-46页 |
4.2.1 融资融券情况 | 第37-41页 |
4.2.2 内部人交易情况 | 第41-4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5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47-73页 |
5.0 单变量分析 | 第47-49页 |
5.1 描述性统计 | 第49-50页 |
5.2 相关分析 | 第50-54页 |
5.3 回归分析 | 第54-67页 |
5.3.1 交易日前累计异常收益-获利性 | 第64-65页 |
5.3.2 交易日后累计异常收益-市场反应 | 第65-67页 |
5.4 稳健性检验 | 第67-7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3-77页 |
6.1 结论与讨论 | 第73-74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74-75页 |
6.3 不足之处和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