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2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4-15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5-16页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6-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1.5 论文框架 | 第20-21页 |
1.6 创新之处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城乡收入差距文献综述 | 第22-30页 |
2.1 城乡收入差距的成因 | 第22-26页 |
2.1.1 二元经济的视角 | 第22页 |
2.1.2 政府战略与政策视角 | 第22-23页 |
2.1.3 人力资本视角 | 第23-24页 |
2.1.4 金融视角 | 第24-25页 |
2.1.5 户籍歧视视角 | 第25-26页 |
2.2 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第26-29页 |
2.2.1 理论研究 | 第26-27页 |
2.2.2 实证研究 | 第27-29页 |
2.3 文献评述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理论分析框架 | 第30-36页 |
3.1 经典二元经济理论的不足 | 第30页 |
3.2 生产要素视角下的城乡收入差距理论分析 | 第30-31页 |
3.3 具体各种生产要素视角下城乡收入差距理论分析 | 第31-34页 |
3.3.1 土地要素视角 | 第31-32页 |
3.3.2 资本要素视角 | 第32-33页 |
3.3.3 劳动要素视角 | 第33-34页 |
3.3.4 人力资本视角 | 第34页 |
3.4 动态视角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城乡收入差距的度量与现状 | 第36-42页 |
4.1 城乡居民收入比 | 第36-38页 |
4.2 城市居民的隐性补贴 | 第38-41页 |
4.2.1 社会保障补贴 | 第38-39页 |
4.2.2 教育补贴 | 第39-40页 |
4.2.3 医疗补贴 | 第40-41页 |
4.3 城乡收入差距代际传递 | 第41-42页 |
第五章 生产要素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 第42-52页 |
5.1 生产要素向城市集聚原因探析 | 第42-43页 |
5.2 要素集聚影响城乡收入差距机制理论分析 | 第43-46页 |
5.2.1 规模经济差异 | 第43-44页 |
5.2.2 资产增殖差异 | 第44-45页 |
5.2.3 就业机会差异 | 第45页 |
5.2.4 生产要素占有差异 | 第45-46页 |
5.3 实证检验 | 第46-50页 |
5.3.1 模型与方法 | 第46页 |
5.3.2 变量与数据说明 | 第46-48页 |
5.3.3 估计结果 | 第48-5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六章 农村土地产权不完整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 | 第52-59页 |
6.1 农村土地产权不完整原因探析 | 第52-53页 |
6.2 土地产权不完整影响城乡收入差距作用机制 | 第53-55页 |
6.2.1 流动性不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 第53-54页 |
6.2.2 增值收益分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 第54-55页 |
6.3 实证研究 | 第55-57页 |
6.3.1 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 | 第55-56页 |
6.3.2 农用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 | 第56-5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七章 农村金融排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 第59-75页 |
7.1 农村金融排斥原因探析 | 第59-62页 |
7.1.1 城市偏向型政策 | 第59-61页 |
7.1.2 市场竞争 | 第61-62页 |
7.2 农村金融排斥影响城乡收入差距作用机制 | 第62-64页 |
7.2.1 生产贷款 | 第62-63页 |
7.2.2 生活贷款 | 第63页 |
7.2.3 资产增值 | 第63-64页 |
7.3 实证分析 | 第64-73页 |
7.3.1 模型与方法 | 第64-65页 |
7.3.2 变量与数据说明 | 第65-68页 |
7.3.3 估计结果 | 第68-73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八章 分割的劳动市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 第75-86页 |
8.1 分割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 第75-76页 |
8.2 分割的劳动力市场的表现 | 第76-78页 |
8.2.1 就业机会与工资收入差异 | 第76-78页 |
8.2.2 社会保险差异 | 第78页 |
8.3 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影响城乡收入差距作用机制 | 第78-80页 |
8.3.1 工资收入差异影响 | 第78-79页 |
8.3.2 就业机会差异影响 | 第79页 |
8.3.3 社会保险差异影响 | 第79-80页 |
8.3.4 个人特征差异的影响 | 第80页 |
8.4 实证分析 | 第80-84页 |
8.4.1 模型与方法 | 第80-81页 |
8.4.2 变量与数据说明 | 第81-83页 |
8.4.3 估计结果 | 第83-84页 |
8.5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九章 人力资本投资差异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 第86-95页 |
9.1 城乡人力资本投资差异 | 第86-87页 |
9.2 城乡人力资本投资差异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机制 | 第87-89页 |
9.2.1 个体特征差异 | 第87-88页 |
9.2.2 教育回报率差异 | 第88页 |
9.2.3 生产效率差异 | 第88-89页 |
9.3 实证分析 | 第89-94页 |
9.3.1 模型与方法 | 第89-90页 |
9.3.2 变量与数据说明 | 第90-91页 |
9.3.3 估计结果 | 第91-94页 |
9.4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第十章 城乡收入差距的代际传递 | 第95-104页 |
10.1 代际收入传递作用机制 | 第95-97页 |
10.1.1 人力资本机制 | 第95-96页 |
10.1.2 社会资本机制 | 第96页 |
10.1.3 财富资本机制 | 第96-97页 |
10.2 城乡收入差距代际传递机制 | 第97-98页 |
10.2.1 户籍机制 | 第97页 |
10.2.2 人力资本机制 | 第97页 |
10.2.3 社会资本机制 | 第97-98页 |
10.2.4 财富资本机制 | 第98页 |
10.3 实证分析 | 第98-102页 |
10.3.1 代际收入弹性 | 第98-99页 |
10.3.2 城乡收入差距代际传递 | 第99-102页 |
10.4 本章小结 | 第102-104页 |
第十一章 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第104-113页 |
11.1 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104-106页 |
11.1.1 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 第104页 |
11.1.2 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阻滞作用 | 第104-106页 |
11.1.3 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 | 第106页 |
11.2 实证研究 | 第106-111页 |
11.2.1 模型与方法 | 第106-107页 |
11.2.2 变量与数据说明 | 第107-109页 |
11.2.3 估计结果 | 第109-111页 |
11.4 本章小结 | 第111-113页 |
第十二章 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 | 第113-122页 |
12.1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 第113-114页 |
12.2 理论模型 | 第114-116页 |
12.3 实证分析 | 第116-120页 |
12.3.1 模型与方法 | 第116页 |
12.3.2 变量与数据说明 | 第116-118页 |
12.3.3 估计结果 | 第118-120页 |
12.4 本章小结 | 第120-122页 |
第十三章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路径探索 | 第122-129页 |
13.1 实现生产要素城乡双向流动 | 第122-123页 |
13.2 确保农村土地产权的完整性 | 第123-124页 |
13.3 提高农村地区的金融可得性 | 第124-125页 |
13.4 改革现有户籍制度 | 第125-126页 |
13.5 缩小城乡人力资本投资差距 | 第126页 |
13.6 避免城乡收入差距代际传递 | 第126-129页 |
结论与未来研究方向 | 第129-131页 |
结论 | 第129-130页 |
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130-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4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44-145页 |
致谢 | 第145-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