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零负团费”治理研究--以云南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3 综述结论 | 第12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4.1 文献研究法 | 第13页 |
1.4.2 实证研究法 | 第13页 |
1.4.3 个案研究法 | 第13页 |
1.4.4 经验总结法 | 第13页 |
1.4.5 综合分析法 | 第13-15页 |
2 旅游“零负团费”概述 | 第15-25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页 |
2.1.1 旅游“零团费” | 第15页 |
2.1.2 旅游“负团费” | 第15页 |
2.1.3 旅游“零负团费”的内涵 | 第15页 |
2.2 旅游“零负团费”治理的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2.2.1 价格需求弹性理论 | 第15-16页 |
2.2.2 博弈论 | 第16页 |
2.2.3 路径依赖理论 | 第16页 |
2.2.4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6-17页 |
2.2.5 “破窗”理论 | 第17页 |
2.3 旅游“零负团费”的主要表现 | 第17-18页 |
2.4 旅游“零负团费”的形成机理 | 第18-20页 |
2.4.1 旅游“零负团费”的形成条件 | 第18-19页 |
2.4.2 旅游“零负团费”的形成原因 | 第19-20页 |
2.5 旅游“零负团费”的运作机制 | 第20-21页 |
2.6 旅游“零负团费”带来的影响 | 第21-25页 |
2.6.1 积极影响 | 第21-22页 |
2.6.2 消极影响 | 第22-24页 |
2.6.3 影响分析 | 第24-25页 |
3 云南省旅游“零负团费”概述 | 第25-30页 |
3.1 云南旅游“零负团费”发展历史 | 第25-27页 |
3.1.1 旅游“零负团费”的产生 | 第25页 |
3.1.2 旅游“零负团费”的形成条件 | 第25-27页 |
3.2 云南旅游“零负团费”的现状 | 第27页 |
3.2.1 “零负团费”旅游产品占主要比重 | 第27页 |
3.2.2 “零负团费”接待旅行社占比大 | 第27页 |
3.3 云南旅游“零负团费”的特点 | 第27-30页 |
3.3.1 以旅游购物为主 | 第27-28页 |
3.3.2 不正当竞争层出不穷 | 第28页 |
3.3.3 市场普遍性 | 第28-29页 |
3.3.4 市场隐蔽性 | 第29-30页 |
4 云南省旅游“零负团费”治理对策 | 第30-39页 |
4.1 法律层面治理对策 | 第30-32页 |
4.1.1 完善旅游法法律体系 | 第30页 |
4.1.2 加强旅游执法力度 | 第30-32页 |
4.2 旅游行业规范治理 | 第32-34页 |
4.2.1 促进旅游社转型升级 | 第32-34页 |
4.2.2 规范购物店治理 | 第34页 |
4.3 建立完善旅游行业监管平台 | 第34-35页 |
4.3.1 强化政府监管力度 | 第34页 |
4.3.2 善旅游行业协会监管职责 | 第34-35页 |
4.4 保障旅游从业者的合法权益 | 第35-37页 |
4.4.1 建立合理的导游薪酬体系 | 第35页 |
4.4.2 建立健全导游管理体系 | 第35-36页 |
4.4.3 加强培训,提升导游的综合素质 | 第36-37页 |
4.5 引导游客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 第37-38页 |
4.5.1 帮助游客了解旅行社操作模式 | 第37页 |
4.5.2 游客自身综合素质提高 | 第37页 |
4.5.3 推进游客不文明为记录 | 第37-38页 |
4.5.4 培养游客的理性消费观念 | 第38页 |
4.6 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 第38-39页 |
4.6.1 对负面舆论做成正面回应 | 第38页 |
4.6.2 对扭曲的报道进行问责 | 第38-39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39-40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39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