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9页 |
绪论 | 第9-17页 |
一、问题的缘起 | 第9页 |
二、研究现状与综述 | 第9-12页 |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4页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五、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第一章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力概述 | 第17-27页 |
第一节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力内涵与特征 | 第17-20页 |
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力内涵 | 第17-19页 |
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力特征 | 第19-20页 |
第二节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合力系统的构成 | 第20-23页 |
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合力的核心组织领导力—中国共产党和政府 | 第21-22页 |
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合力的主体宣传教育力—媒体、学校、家庭 | 第22-23页 |
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合力的直接践行力一个人 | 第23页 |
第三节 形成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合力的必要性 | 第23-25页 |
一、人的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复杂性要求形成合力 | 第23-24页 |
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背景要求形成合力 | 第24-25页 |
第四节 形成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合力的意义 | 第25-27页 |
一、有利于整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多方力量 | 第25页 |
二、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力主体作用的最大化发挥 | 第25页 |
三、有利于解决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中的现实问题 | 第25-26页 |
四、有利于提高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合力的现状分析 | 第27-35页 |
第一节 已经取得的进展 | 第27-30页 |
一、分力主体在培育工作中各显其能 | 第27-28页 |
二、部分分力之间在培育活动中密切配合 | 第28-30页 |
第二节 主要局限性分析 | 第30-35页 |
一、分力主体的合力意识尚待进一步增强 | 第30-31页 |
二、分力主体在合力中的职责不够明确 | 第31页 |
三、分力主体自身发展不够完善 | 第31-33页 |
四、合力的形成与优化机制不够健全 | 第33页 |
五、外部环境中的不利因素不利于合力作用的发挥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合力的形成 | 第35-45页 |
第一节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力目标 | 第35-37页 |
一、明确合力目标的意义 | 第35-36页 |
二、合力目标确定的依据 | 第36-37页 |
第二节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力形成机制 | 第37-45页 |
一、驱动机制 | 第37-39页 |
二、保障机制 | 第39-42页 |
三、全方位联动配合机制 | 第42-45页 |
第四章 促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力效果最优化的对策 | 第45-57页 |
第一节 遵循三条原则 | 第45-47页 |
一、方向性原则 | 第45-46页 |
二、效益性原则 | 第46-47页 |
三、层次性原则 | 第47页 |
第二节 树立合力意识,激发分力活力 | 第47-54页 |
一、树立合力意识,认清形成合力的重要性 | 第48页 |
二、明确分力主体职责,优化合力系统结构 | 第48-49页 |
三、激发分力主体活力,提高各分力主体的培育能力 | 第49-54页 |
第三节 建立健全合力评估机制 | 第54-57页 |
一、建立健全合力评估机制的意义 | 第55页 |
二、建立健全合力评估机制的基本措施 | 第55-57页 |
结语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个人简历 | 第67-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