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诚信建设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1页 |
第一章 市场经济诚信 | 第11-21页 |
第一节 诚信的内涵及其特征 | 第11-14页 |
一 诚信的内涵 | 第11-13页 |
二 诚信的基本特征 | 第13-14页 |
第二节 市场经济对诚信的诉求 | 第14-19页 |
一 市场主体对诚信的诉求 | 第14-16页 |
二 市场交易对诚信的诉求 | 第16-17页 |
三 市场秩序对诚信的诉求 | 第17-19页 |
第三节 市场经济诚信的基本要求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诚信的缺失及其根源 | 第21-35页 |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诚信缺失 | 第21-28页 |
一 个人诚信的缺失 | 第21-22页 |
二 企业诚信的缺失 | 第22-24页 |
三 政府诚信的缺失 | 第24-26页 |
四 虚拟经济中的诚信缺失 | 第26-28页 |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诚信缺失的根源 | 第28-35页 |
一 经济转型期的道德真空 | 第28-29页 |
二 制度和体制缺失 | 第29-32页 |
三 市场经济的局限性 | 第32-34页 |
四 主体诚信意识的缺失 | 第34-35页 |
第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诚信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 第35-50页 |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信用体系 | 第35-41页 |
一 个人信用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信用体系的基础 | 第35-37页 |
二 企业信用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信用体系的核心 | 第37-39页 |
三 政府信用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信用体系的关键 | 第39-41页 |
第二节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诚信建设基本原则 | 第41-45页 |
一 信用原则 | 第41-42页 |
二 公平竞争原则 | 第42-44页 |
三 信息对称性原则 | 第44-45页 |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诚信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 第45-50页 |
一 加强诚信教育 | 第45-46页 |
二 规范信用制度 | 第46-47页 |
三 完善法律法规 | 第47-49页 |
四 加强监督机制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注释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