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文感教学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一 “文感教学”研究的背景第12-14页
 (一)“语感”教学与研究的困惑第12页
 (二)“文感”研究与教学的肇始第12-14页
二 文感教学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第14-22页
 (一)调查问卷设计第14-15页
 (二)调查结果统计第15-16页
 (三)调查数据分析第16-21页
 (四)问题对策研究第21-22页
三 国内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第22-27页
 (一)文感的提出与界定第22-23页
 (二)文感的构成第23-24页
 (三)文感的类型第24页
 (四)文感的特点第24-25页
 (五)文感与语感的区别第25-26页
 (六)文感的培养第26-27页
四 文感:语文能力的核心第27-44页
 (一)文感的界定第27-30页
  1、文感的定义第27-28页
  2、文感与语感的区别第28-29页
  3、文感与结构模式的区别第29页
  4、文感与文章图样的区别第29-30页
 (二)文感的类型第30-31页
  1、理解型文感第30页
  2、表达型文感第30-31页
 (三)文感形成的心理机制第31-32页
  1、文感图式及其结构与生成第31页
  2、理解型文感的机制第31-32页
  3、表达型文感的机制第32页
 (四)文感的组成要素第32-38页
  1、文辞感:整体把握文章语言的能力第33页
  2、文意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第33-35页
  3、文脉感:整体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第35页
  4、文技感:整体把握文章技巧的能力第35-36页
  5、文体感:整体把握文章体裁的能力第36-37页
  6、文风感:整体把握文章风格的能力第37-38页
 (五)文感的特征第38-44页
  1、宏观性:与语感微观性的区别第39页
  2、整体性:与语感整体性的相似第39-40页
  3、个体性:在个体认知基础上形成共识第40页
  4、积累性:通过学得和习得积淀、强化第40-41页
  5、稳定性:相对稳定,逐渐发展第41-44页
五 文感教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第44-62页
 (一)文感教学的理念第44-48页
  1、文感教学与语感教学统一第44-45页
  2、文感教学与文本鉴赏相统一第45-46页
  3、文感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统一第46-47页
  4、文感教学与思维训练相统一第47-48页
 (二)文感教学的目标第48-51页
  1、提升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第48-49页
  2、培养学生文本鉴赏情趣第49-50页
  3、提高学生文章写作水平第50-51页
  4、培育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第51页
 (三)文感教学的原则第51-56页
  1、主体性原则:以生为本第52页
  2、感受性原则:整体感悟第52-53页
  3、实践性原则:积累创作第53-54页
  4、逻辑性原则:智能训练第54-55页
  5、思想性:文道统一第55-56页
 (四)文感教学的策略第56-62页
  1、注意文本类型选择,认知文感第56-57页
  2、重视学生自主阅读,感受文感第57-58页
  3、倡导整体感知文本,把握文感第58-59页
  4、分析概括文章图样,理解文感第59页
  5、提倡学生背诵例文,内化文感第59-60页
  6、注重学生写作实践,强化文感第60-62页
六 文感及其教学研究的意义第62-64页
 (一)完善语文教学理念第62页
 (二)优化教师课堂教学第62-63页
 (三)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6页
致谢第66-6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语文名师成才内生态研究
下一篇:南昌县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