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0-20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研究趋势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方法、创新点 | 第17-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2章 商业银行环境风险管理的理论分析 | 第20-34页 |
·商业银行环境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可持续金融理论 | 第20-21页 |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 第21-22页 |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第22-23页 |
·商业银行环境风险管理的国际准则——赤道原则 | 第23-27页 |
·赤道原则出台的现实背景 | 第23-25页 |
·赤道原则的主要内容 | 第25-26页 |
·赤道原则在环境风险管理和项目运营中的意义 | 第26-27页 |
·商业银行环境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动因分析 | 第27-34页 |
·商业银行环境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 第27-30页 |
·商业银行环境风险管理的动因分析 | 第30-34页 |
第3章 我国商业银行环境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第34-45页 |
·我国商业银行环境风险管理的主要措施 | 第34-40页 |
·各行针对自身业务特点制定环境风险管理政策 | 第34-38页 |
·各行逐步细化环境风险管理的筛选标准 | 第38-39页 |
·积极开展多层次的环境风险管理能力建设 | 第39-40页 |
·我国商业银行环境风险管理存在的不足 | 第40-45页 |
·采纳国际社会可持续金融倡议的银行数量较少 | 第40-41页 |
·单独制定环境风险管理程序的银行较少 | 第41-44页 |
·银行内部缺乏针对不同行业的环境风险评估方法 | 第44-45页 |
第4章 国内外赤道银行环境风险管理的具体实践 | 第45-54页 |
·国外赤道银行环境风险管理案例 | 第45-48页 |
·美国花旗银行印度炼铝项目融资评估 | 第45-46页 |
·日本瑞穗实业银行印尼液化天然气项目 | 第46-47页 |
·荷兰国际集团哈萨克输油管道项目 | 第47-48页 |
·中国兴业银行赤道原则执行现状分析 | 第48-54页 |
·兴业银行赤道原则组织框架及内部能力建设 | 第48-49页 |
·兴业银行赤道原则制度体系 | 第49-50页 |
·兴业银行赤道原则项目概况 | 第50-54页 |
第5章 我国商业银行环境风险评估方法的构建——以火电厂项目大气环境风险为例 | 第54-69页 |
·火电厂项目大气环境风险评估的法律支持体系与参考标准 | 第55-56页 |
·火电厂项目大气环境风险定量评估 | 第56-59页 |
·火电厂项目大气环境风险定性评估 | 第59-61页 |
·火电厂项目环境风险评估案例分析——以 N 省 S 电厂大气环境风险评估为例 | 第61-67页 |
·S 电厂大气环境风险定量评估 | 第61-62页 |
·S 电厂大气环境风险定性评估 | 第62-66页 |
·N 省 S 电厂大气环境风险评估结论 | 第66-67页 |
·火电厂项目大气环境风险评估流程构建 | 第67-69页 |
第6章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环境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 第69-78页 |
·在实施环境风险管理总则基础上细化行业指引 | 第69-70页 |
·制定更加完善的环境风险管理总则 | 第69页 |
·细化行业指引 | 第69-70页 |
·加强商业银行自身环境风险管理能力的建设 | 第70-78页 |
·强化环境风险的流程化管理,细化环境风险评估工作 | 第70-75页 |
·组建专业的环境风险管理团队,提升环境风险管理能力 | 第75-76页 |
·广泛开展合作交流,积极采纳国际可持续金融倡议 | 第76-78页 |
结论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附录 1 赤道原则基本内容 | 第83-85页 |
附录 2 全球“赤道银行”名单(截至 2014 年 12 月) | 第85-8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页 |